借力崛起海东风帆正举

09.10.2015  09:42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努力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海东市本级经济发展,在兰西经济区实现中段崛起,为我省东部城市群建设做出新贡献。这是省委书记骆惠宁9月中旬在海东市调研时提出的新的“海东目标”。这对于海东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东地处兰西两大省会城市之间,适逢国家和全省经济战略重新调整和布局,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正众志成城、革故鼎新,在河湟谷地图谋新的崛起。

  海东崛起,对于整个兰西经济区建设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正如骆惠宁所判断指出的那样:国家兰西经济区能否真正形成,我省东部城市群能否一体化发展,关键看海东能否中段崛起。

  海东能否崛起?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这犹如鸟之双翼。尤其是新型工业,是海东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工业兴起之日,就是海东崛起之时。

  海东工业现状如何,潜力又有多大?在宏观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海东工业不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把握定与变、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传统向现代的痛苦嬗变和艰难突围中,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培育新型工业体系,正在走出一条高新轻优的发展新路子。

  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中,海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1%;完成全部工业投资50.27亿元,同比增长13.9%;招商引资引进市外资金92.48亿元,同比增长46.3%;实施重点工业项目80项,总投资达5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27%。

  海东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多位居全省前茅,尤其是规上工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河湟谷地,一场新型工业化战役正全面打响,有不少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海东工业园区犹如龙头,正引领海东工业迅速起飞——

  占地100平方公里的“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高新轻优的产业体系已见端倪;1个千亿元、3个500亿元的产业基地初步建成;据统计,至今年6月,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56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完成投资500多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500亿元。

  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海东科技园,将逐步成为青海省的人才集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基地。

  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中欧国际创业园、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关村大学科技园青海基地、青藏高原现代农业基地等10个专业园将陆续建成。目前已有涉及新能源、信息产业、商贸物流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科技园,有近500余名创业者汇聚到这里孵化梦想。

  在青海东部门户民和县,一场壮士断腕式的“工业革命”,使这里正从“黑色走廊”走向“银色世界”。作为海东工业园区重要一翼的民和工业园正在青海东大门崛起,冶金工业园和综合物流园“两翼齐飞”的新格局已现雏形。

  在乐都,总投资22亿元的青海康泰铸锻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捷报频传。2013年12月,被称为“中国第一吊”的6.8万吨多功能压机承载牌坊起吊落成之后,今年6月又成功挤压出世界第一的无缝钢管。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现场观看了挤压生产过程后,曾兴奋地说:五年磨一管,山沟里竖起了擎天柱。自主创新,勇攀高峰,长志气!

  在土族之乡互助,绿色工业为人瞩目。青稞酒集团公司不断做大做强,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奋力进军国际市场。不久前,在中国·贵阳2015国际酒类博览会上,该公司生产的天佑德橡木青稞酒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金奖。

  群英逐鹿河湟,新型工业正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海东崛起的基础在不断夯实,信心在不断增强。

  眼下,海东工业经济发展中问题与困难不少,但只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防范措施做得周密一些,围绕全省循环经济产业链谋划项目,像抓中心城区建设一样抓工业发展。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实现发展预期目标,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秋风劲峭,河湟流金,又是一年丰收时。实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在“十三五”末市本级经济占全市经济半壁江山的目标,在兰西经济区中段崛起,海东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