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做好青海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大文章

21.03.2017  13:15

  2016年,我省农牧业向特色化、优质化发展,注重培育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农畜产品品牌,种植业结构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进入新发展期,我省农牧系统将努力探索,全力做好“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这篇文章,为推进落实“四个转变”做出新贡献——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同时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今年势必是加快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关头。

  2016年,我省着力完善农牧业经营体系,着力激发农牧业内生动力,着力培育农牧业新增长极,着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了农牧区经济持续向好,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连续7年高于GDP增幅,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7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牧业工作的主线,明确要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以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核心,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结构调整为重点,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提升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平,就是要把提高农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

   调:以调整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营结构

  当前,我省部分农畜产品供求存在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规模偏小与品质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不紧、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不够、增效与增收难度加大等诸多矛盾。

  如何在确保农牧产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适应市场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弱势产业压规模、去产能,优势产业提质量、促融合,补齐短板,提升特色。这是当前和今后全省农牧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为此,全省确定了种植业按照“减麦扩草、稳油增蔬、控薯护药”的思路,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全力打造粮油种植、果蔬“百亿元”产业;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发展牛羊、适度特种养殖”的思路,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养殖、绿色化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打造畜禽养殖“百亿元”产业;渔业方面将合理控制水体养殖强度,在确保水环境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沿黄流域冷水鱼网箱养殖,着力建成国内最大的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打造全国冷水鱼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区。

  调整产业结构还需优化经营结构。这势必要坚持农牧民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创业。

  多元化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实施现代青年农牧场主培养计划,开展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带动农牧户增收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托管代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草场流转型、土地草场入股型、科技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各具特色的规模经营形式和路径,带动贫困农牧民稳定脱贫。

  同时,坚持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动摇,引导农牧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合作联合社,通过农牧民的合作与联合、开展多元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集约规模经营。

  最终目标是全力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元产业。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建设10个生态牧场、30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培育饲草产业和设施养殖,建设优质饲草基地6.67万公顷。

   改:以改革为动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改革是提升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动力所在。张黄元介绍,首先是改革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抓好设施农业、规模养殖、饲草基地、渔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向管理和规模要效益。适量新建日光节能温室,大力推进旧棚改造,稳定设施农业、露地蔬菜保有面积,把突破口放在推进科技种植,提高种植率、扩大产能上来。坚持“种好草、养好畜、产好奶”,优化养殖布局。继续做大做强冷水鱼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渔业示范区。

  其次是继续抓好24个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青南地区的8个县(市)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1年实现农村耕地确权登记颁证全覆盖。全面推进农垦各项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扩大草原确权和规范化流转试点,开展推进科技成果与权益改革试点。

  第三是改革财政政策支持方式,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省级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授信池”业务,按照“1+N”的原则,积极主动配合搞好市(州)、县财政投资担保平台,建立政府支持农牧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在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种养保险品种和范围等一系列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降:以科技为纽带,降生产成本,促进循环农牧业发展

  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离不开农牧科技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更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

  今年全省农牧业将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持续加快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二是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四是探索提升耕地生产能力。

  主要任务是,以6大机制创新、3个模式凝练、8项制度建设为重点,抓好100个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和提质增效,扩大示范试点范围;申报创建一批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县。持续加大农用残膜回收力度和提高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5%;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区域和试点规模,根据农民意愿,在海东、海西两地开展统一连片整理耕地试点等。

  同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和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为目标,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创建扩大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田、加大特色优势作物制繁种基地建设。探索建立集农技推广、保险推广、营销于一体的农牧业服务组织。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突出发展养殖机械化、草产业机械化。

  通过测土配方、控肥减药等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投入,以科学配方、高效养殖降低饲养环节成本。改变农牧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追求扩大规模降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补:以融合为平台,补短板提品牌,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补短板,抓品牌,就是实施品牌提升计划,以品牌担保品质,以优价激励优质,增加市场紧缺农畜产品供给,扩大中高端产品生产,着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今年,我省农牧业要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运用高原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在农牧业数据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智能化上取得显著进展。

  在此基础上,继续创建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枸杞之乡”等区域品牌,保持全省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特别要加快境外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努力扩大农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转变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发展农牧区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销衔接。

  为增强发展动能,实施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引导支持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促进农牧业组合型、集群化发展。提高农牧业全产业链收益,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牧业等二三产业,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牧业带动“隔二连三”,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罗连军)

   视点短评

   在改革中夯实农牧业基础

  去年以来,我省围绕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创机制四大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指导,总结梳理了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重点工作,明确了20项具体措施。以粮改饲、循环农牧业、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互联网+精细化管理、农牧业保护与支持政策及农垦改革等为抓手,统筹协调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乐业增收、农牧区绿色发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但在我省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牧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一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密,农牧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农牧业农牧区服务体制尚待健全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一些新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尤其在科技方面,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滞后,种养殖技术仍然落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仍待加强,科技人员服务机制有待创新;管理方面,国家对农牧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审批权逐步下放,但绩效管理跟不上,不遵循规划、不依规管理项目问题日益显现。

  在新形势下,破解新难题,就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把“四个扎扎实实”和对农牧工作重大要求落到实处,在“四个转变”上取得实效。既要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压力,更要分析形势,抓住新机遇,有力更有为。

  牢牢把握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就要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把握好着力点,抓住关键点,提高供给质量,以质量兴农。就要抓住“五区一园”建设机遇,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紧盯国家扶持政策,积极跟进,争取支持。就要抓住农牧业发展环境变化机遇,持之以恒改变工作观念和方式,继续探索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近三年,农牧业、农村牧区改革的集中期、关键期。中央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各种改革试点积累了成功经验,探索了路径。农村牧区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改革红利开始显现。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释放了重农抓农的强烈信号,惠农补贴及支持保护政策开始倾向保护耕地地力,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向具体产业倾斜、向发挥带动作用的经营主体倾斜,政策红利开始显现。省级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授信池建设、农业保险扩面以及多元化投资模式的形成,整合资源、撬动资金将逐步破解农牧业“信贷难”等问题,推动发展,金融改革红利也开始显现。

  紧紧抢抓农村牧区改革激发的新动力,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提升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水平,我省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罗连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