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上奔小康

09.08.2018  18:1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将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举全系统之力,精准施策,精准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因病致贫返贫存量明显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41.6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4.6万人,减少了17万人;同期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7.8万人,减少到3.8万人,减少了 4万人。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的可及性、可得性进一步提升,“少生病”的愿景逐步显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顶层设计,政策支撑,扶贫机制更加健全

  青海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因病致贫返贫率高,群众疾病谱复杂。依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健康扶贫有关意见、方案、政策,结合实际,注重政策措施体系设计,会同民政、人社、扶贫等部门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农牧区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以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为总纲,其他政策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月报和双月通报、考核评价、宣传鼓励四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和强化健康扶贫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将健康扶贫列为全省卫生计生三大重点任务之一,纳入年度卫生计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党组重点任务调度表,制定责任、任务、目标三清单,狠抓落实。实行双月通报制和专项跟踪督导制,组织开展了两轮健康扶贫专项督导,39个贫困县全覆盖。依托考核评价制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压实责任,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强化宣传鼓励机制,将健康扶贫政策传播与全民健康素养、康福家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包虫病预防宣传、“三下乡”活动紧密结合,有效传播健康扶贫政策、防病知识,从源头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的健康素养和意识得到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达96%以上。

  ●压实责任,补齐短板,推动攻坚任务压茬进行

  我省自觉树立看齐意识,及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扶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先后召开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脱贫攻坚推进会、大病专项救治启动会、健康扶贫专题培训班、现场观摩推进会,分别从制度建设、政策解读、任务落实、督查督导、经验借鉴等方面,持续加力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松劲,紧盯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效,狠抓问题整改,列出清单,限定时限,补齐短板,促进了提质增效,确保了任务落实。统筹“三下乡”、联点帮扶送温暖、“两节”扶贫慰问调研等活动,在全省持续开展健康扶贫暖心服务活动,去冬今春组建工作队伍783支,累计义诊和健康免费体检5万余人次,救治了230名贫困大病患者,随访了1.3万多名慢病患者,开展宣传活动510场次,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册、健康知识宣传折页30万余份,慰问金、药品、慰问物资420万余元。

  ●一人一策,分类救治,“三个一批”显成效

  坚持以“三个一批”行动为主线,结合全省居民疾病谱,在国家确定的9种大病基础上扩大到14种,以县为单位,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实行挂图销号,分批分类救治,精准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罹患14种大病2860人,已救治2370人,救治率82.87%。将签约管理的慢性病病种扩大到25种,全力推进家庭医生、驻村干部或计生专干“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与贫困患者签订慢病管理服务协议,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乡村干部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报销服务协议,讲清医疗报销的相关政策及流程等,跟进服务,帮扶群众足额、足项享受政策,发挥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织密织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凝聚合力推进重病兜底保障,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省保监局、省扶贫开发局、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专设“健康保”,为9.3万贫困人口提供了39.8亿元的保险保障。面向患病贫困人口同步实行“六减四优先十覆盖”政策,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累计让利于民2.5亿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覆盖贫困人口。2017年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接近90%,“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真帮实扶,提升能力,方便贫困群众就医

  依托省际和省内帮扶,按照“什么缺帮什么、什么弱扶什么”的原则,采取驻点支援、团队帮扶等形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卫生对口帮扶机制,实现了83所州县医院、405所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各受援单位医疗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显著提高。2017年脱贫摘帽县均达到“三个一”目标,525个退出贫困村均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可及性、可得性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提高,群众就医成本得到降低。

  ●专病专防,治防并重,让贫困群众少生病

  我省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全省累计筛查体检466万人,1.4万名患者得到医疗救治,包虫病患病率由2012年的0.63%下降至2017年的0.3%,流行态势得到基本遏制。借助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资金6697万元,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及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惠及面广、效果好。

我省吹响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冲锋号”

  今年以来,我省健康扶贫工作不断驶向“深水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今后三年健康扶贫任务目标,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逐级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夯实健康扶贫基层基础工作,确保打好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方案》的总体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支持力度,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防治结合、关口前移,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任务目标以实施医疗托底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控、妇幼健康和健康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六大攻坚战为重点,到2020年,基本医保制度、托底保障政策、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对农牧区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农牧区贫困人口自付医疗费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明显提升,农牧区贫困人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贫困地区艾滋病、结核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明显加强,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在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托底保障三年攻坚行动中——

  我省将严格医疗费用管控。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落实确定定点机构、确定诊疗方案、确定病种(组)收费标准等“三定”措施,规范农牧区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

  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全面落实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对农牧区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大病保险对农牧区贫困人口实施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倾斜精准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充分发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托底保障功能,通过医疗救助,对农牧区贫困人口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给予倾斜救助。

  加强各项保障制度衔接。在省域范围内,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住院后结算”政策,各级医疗机构取消入院预付金,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

  在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中——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重点加强贫困地区未达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确保每个县(市)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大贫困地区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为贫困地区每年免费培养高职(专科)医学生,补充到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

  在贫困地区群众急需、医疗机构紧缺、帮扶可见效果的专科领域重点发力,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组团式帮扶,进一步强化对口帮扶形式向精准帮扶转变,范围向深度贫困县乡转变,方式向组团式帮扶转变,切实做到对口帮扶与健康扶贫“三个一批”相结合,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结合,与医联(共)体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深度贫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省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实施“互联网+健康扶贫”应用试点项目并逐步推广,为贫困人口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康复指导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医保资金的纽带作用,通过总额预付等形式,探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保障贫困地区各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州县级中藏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基层名老中藏医工作室建设、现代诊疗设备配备项目,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专科内涵建设,整理传承基层名老中藏医学术经验,增强中藏医院现代科技成果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

  在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三年攻坚行动中——

  组织动员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大病主动筛查,建立大病筛查救治管理数据库,及时更新补充新发病例,消减治愈病例,实现大病救治管理数据库的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和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四定两加强”措施,对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启动全省患慢性病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进一步核实核准农牧区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落实农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双签约”服务制度,确保有1名家庭医生签约提供医疗服务,有1名乡村干部签约提供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和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代报代办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实现农牧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患慢性病贫困患者签约服务管理全覆盖。

  在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三年攻坚行动中——

  全面落实艾滋病免费筛查、治疗、母婴阻断措施。组织实施机会性感染集中救治。

  加强肺结核筛查工作,对贫困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品,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将耐多药结核病纳入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

  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包虫病人群查病。对确诊患者实施内科、外科治疗。将包虫病患者社区随访管理纳入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范围,做好随访管理和药物治疗督导。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70%以上的流行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

  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实施分类救治。

  开展农牧区饮水水质改善提升促进行动,加强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精准识别农牧区贫困地区存在饮水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引导居民健康饮水。

  在实施贫困地区妇幼健康和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中——

  将农牧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

  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针对贫困家庭出生缺陷患儿实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

  针对贫困地区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健康教育计划。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统筹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卫生县城(乡镇)、健康乡村等区域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抓好“精神脱贫”试点地区工作,深度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量,促进民族地区稳步脱贫。

(摘自8月9日青海日报第7版)

我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4万人
   新华社西宁8月17日电  记者从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7.人民政府
我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4万人
  新华社西宁8月17日电 (记者 央秀达珍) 记者从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7.Qhnews.Com
青海健康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因病致贫返贫人数减少4万人
 日前,记者从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获悉: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因病致贫返贫存量明显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青海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41.卫生厅
健康路上奔小康——玉树市健康扶贫纪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