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本科时隔17年将恢复招生 8所高校今秋开班

27.02.2016  03:56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近日发布,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

   儿科医生加大培养规模八所高校增设儿科本科专业

  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儿科医生加大培养规模的情况:

  ①教育部门将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

  ②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③支持各地开展儿科住院医师培训,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发挥高校附属医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卫生计生行业部门做好儿科医生在职进修和培训工作。

  ④在目前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从“入口”吸引一批优秀生源从事儿科医疗服务。

  ⑤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生,力争到2020年,每省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

  ⑥儿科医师达到1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在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特别是对学科建设支持的情况下,通过部门协同调整理顺儿科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使儿科医疗保健服务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合理补偿,同时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使儿科医生在为社会提供优质儿科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获得合理报酬,尊重儿科医师就是爱护我们的儿童。”

   四项措施缓解儿科医生缺口大问题

  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儿科医生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儿科就诊难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卫计委将协同相关部门采取四项措施来缓解这些现象:

  一、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二、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

  三、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

  四、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

  我国每千名儿童仅分到半个儿科医生

  据初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医生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缺口。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医生工作量的2.4倍。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近期出现的儿科患者集中就诊,主要是与寒潮、流感等综合因素有关,是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和学生假期叠加引起的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优质医疗资源短缺。

   新闻多一点:如何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受访专家: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

  ▶解决儿科看病难,都有啥办法?

  儿科看病难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这需要多部门多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加大对儿童医院投入力度。从“十二五”以来,卫计委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利用国家发改委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地市级儿童医院、县医院儿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加强儿科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儿科专业的培训培养力度。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一些地方提高培养的补助标准等等。教育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置儿科的专业或者在临床医学设置儿科方向,给予助学补助,吸引医学生来学儿科专业。另外,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一些地方开展医生的转岗培训,比如有一些内科医生,他愿意做儿科的话,我们支持他做一年的系统培训,可以转岗成为儿科医生。

  第三,推行儿科的分级诊疗工作。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儿科领域推进分级诊疗任务比较迫切,很多优质的儿科医疗资源可以带动发展,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在全国组建了儿童医院集团,用他们的优质资源来带动各地儿童医院诊疗能力的提升。我们也开展了各种对口支援,包括三级医院的儿科,对口支援县医院,对口支援社区,三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去巡诊、出诊、指导,到县医院教学、查房,来提高基层的儿科的医疗服务能力。

  ▶内科医生转岗儿科靠谱吗?

  针对国家卫计委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的建议网友讨论较多,焦雅辉解释说,转岗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长期转岗,医生首先得有一定的资质,不是说哪个专业都可以转岗到儿科的。在医生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医师法的规定,经过一年的系统培训,在他的执业范围中加一个儿科的执业资格,这个主要是在市和县一级的医院开展,目的是为了解决基层儿科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问题。大的儿童医院,包括三级医院的儿科,还是强调专业分工的,没有搞转岗的培训。

  另外一种是临时性的,就是最近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做好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里面提到了可以在儿科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由一部分高年资的内科专业的医生经过培训,来提供儿科的门急诊服务。这个转岗是一个临时性的应急措施,而且,这部分医生的看病范围仅仅限于这些季节性的疾病和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比如流感、肺炎,而且还得是高年资的内科医生,以弥补短时间内人员不足的矛盾。儿科的重大的专科疾病还是得由儿科的专科医务人员来治疗。

  另外,从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分科是越来越细了,其实在过去,尤其在基层,内科儿科是不分家的,内科和儿科一脉相承,后来专业越分越细,儿科逐渐从内科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补充说,今年由于寒流等多种原因,儿科的发病率比较高,部分医院医生不够用了,这种状态下,国家卫计委发文建议一些有想法的医生,从内科经过短期培训应急接诊补充到儿科。从内科医生角度来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儿童和成人可能有一些症状不太一样,用药不一样,给内科医生进行简单培训,接诊一下儿科,我个人认为是完全可行的。如果病况真的很难,我们的内科医生也同样会该转诊就转诊,不会耽误孩子的疾病治疗。

  ▶儿科医生收入待遇偏低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儿科医务人员不足,待遇偏低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焦雅辉说,长期以来,儿科医疗资源紧缺,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在职业的吸引力下降。职业吸引力下降的原因是医生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待遇没有跟上。

  国家的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在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待遇方面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比如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从发改委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提高儿科的医疗服务的价格。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这么做了,比如,江苏省去年出台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文件,专门提出儿科的手术医疗服务价格要高于成人。

  另外一方面是关于薪酬的问题,卫计委和人社部也达成了初步共识,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和待遇。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分配不得与医院的业务收入相挂钩。要切断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医院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专科的特点,以及服务量、病人满意度等来考核进行工资奖金的分配,并且,还要向儿科倾斜。实际上这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实行了,比如上海市近期就出台了一个关于儿科服务体系的规划。当然,提高价格以后最主要的是医保还得跟得上,价格提高了,老百姓的负担不能增加。

  倪鑫院长表示,儿科要留住人才,才能留住儿科发展的希望,待遇留人是很重要的。目前来看,儿科收费不高,但是儿科服务的成本是很高的。比如说,孩子打个针,输个液,一个护士去执行,另外一个护士就得帮着去扶持,所以护士人员配得也要多。要想长久地把儿科医生留住,要多种举措并存,首先分级诊疗体系要建设起来。同时整个价格调整方面,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体现医生价值的这些方面要提高,比如处置费、手术费、门诊费、挂号费,同时把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降低。更重要的是,整个医保报销体系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