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尽显党员本色——杂多“10·17”地震基层党组织抗震救灾扫描

31.10.2016  20:35

  青海新闻网讯 清晨,暖阳将瓦里雪山染成金黄,澜沧江水穿越杂多县城缓缓东流。宁静的萨呼腾镇炊烟渐起,经历6.2级地震的杂多县6.7万各族人民迎来了新的一天。

  杂多地震,已过去十多天时间。回首“10·17”地震发生当天,第一时间,全省上下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党组织紧急部署,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有坚定的杂多人民,更有关键时刻身先士卒的共产党员。灾害,不可避免;而危难时刻,党和政府就是灾区群众的靠山……

  灾情吹响冲锋号

  “地震啦!”“大家不要慌,立刻疏散到院子里。”

  10月17日,杂多县正在召开全县“两会”,剧烈的晃动致使会议中断。

  “震级不小,马上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县委书记才旦周宣布全县紧急启动地震四级响应,实施抢险救灾。第一时间,全县党员干部放下手中的工作全部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正在县城开“两会”的苏鲁乡党员干部迅速赶到乡政府,动员全体人员展开抗灾自救。山荣和新云、多晓等村的干部们立刻行动起来,一边做灾情普查,一边帮孤寡老人、五保户搭帐篷。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萨呼腾镇9个社区虽未选出支部书记,但各社区的党员们胸前戴着党徽、亮明身份,挨家挨户为区内群众讲解防震常识,动员群众暂时住到社区安置点的帐篷内。

  山荣村党员首先想到了今年72岁、行动不便的俄曲老人。村委会主任嘎加和网格区的牧民党员拿出自家的帐篷赶到俄曲家,将老人抱出开裂的房屋,并搭好帐篷、生好火炉、架好床,将老人安置好后奔向另一个五保户家。

  萨呼腾镇多那就村党支部书记尕格,本想开完县上的“两会”到州医院照顾住院的妻子。但地震发生后,这位近60岁的老书记连夜走村串户查看灾情,把自己老婆住院的时抛到了脑后,只到妻子打电话说必须要有家属到医院照顾时,他才委托亲戚赶往州上。

  苏鲁乡山荣村委会主任嘎加说:“从下午5点钟开始,将整个村转了一遍,回来时已经凌晨5点多。当时村里有些党员们将自己的帐篷拿出来分给群众,有些拿到学校,一一搭起来,一户一户动员群众离开房屋,住到帐篷。”

  灾区处处党徽闪耀

  深秋的格仲草原一片金黄。地震第二天,离震中最近的阿多乡政府前,初升的太阳照在即将出行的一行马队身上,晨光中一枚枚别在大衣上的党徽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一大早,乡党委书记文达才仁派出多加村支部书记扎雅带领几名乡干部前往离乡政府最远的牧民家,一是看看灾情,二是做好防震准备和宣传,帮助牧民们搭好帐篷,安全度过余震期。

  文达才仁说:“阿多乡地域面积广,牧民居住分散,最远的社距离乡政府有130公里。昨晚我们乡村干部对较近的地区全部走访统计了一遍,但多加村有几处较远的牧户的情况,虽在电话中了解到房子没有倒塌,人员没有伤亡,但不去看看心里总不踏实。”

  震后第4天的清晨,萨呼腾镇天气冷得有些刺骨,街道上只有寥寥数人。加索上滩社区服务站空地上的16顶帐篷内炉火通红,太阳能发电板、行军床,摆放整齐,只有几个小孩子在里面玩耍。

  服务站站长忠贡说:“地震发生后,党员和网格长主动来到社区请领任务。前两天大家几乎没睡觉,连夜统计灾情,搭建临时救灾安置点。这几天,地震时的恐惧渐渐消退,社区居民纷纷回到了温暖的家。”

  萨呼腾镇党委书记索南才仁说,全镇9个社区,共有200多名义务担任社区的网格长、小组长等工作。在地震来临,他们纷纷抛开自己的家,关心社区的老年人、困难户,展现了一个党员临危忘我的精神,提高了党在群众间的威信。

  他们就是群众靠山

  记者看到俄曲老人时,她正在中午的草滩上晒太阳。通过翻译老人告诉记者:“党员把我们五保户照顾得很好,腿肿了带我去看病,冬天到了还给送被褥。这几天更麻烦他们,每当天气好时还把我抱出去晒太阳。”

  当问及照顾她的党员是谁。俄曲只说:“很多!”随行的乡党委书记扎西尼玛说,照顾孤寡老人、五保户已是每个村党员的自发行为。谁有时间谁去做,完全不需要安排,这也是全乡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中,每名党员形成的习惯。

  作为虫草主产乡,每年周边乡镇的大量流动人员来到苏鲁乡境内挖虫草,矛盾纠纷不断。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全乡共登记270名流动党员,分别在三个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共同管理草原秩序。

  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流动党员与当地党员共同学习、共同调解矛盾,采挖虫草期间的纠纷大大降低。同时临时党支部还免去了县城孤寡老人、贫困教师的虫草采挖的草皮费,还组织挖草大军清理草原垃圾10多吨,为城乡居民构建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收入增加的和谐草原环境。

  “我们教育党员先从孝敬开始。如果一个不孝敬父母的党员,也不会对党忠诚。”扎西尼玛说,正是用朴实的道理开展“两学一做”,才让苏鲁乡这片草原形成了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危难发生时,每名党员都会主动承担责任,当好老百姓的顶梁柱。

  阿多乡是离震中最近的一个乡,然而在地震中全乡房屋一间未倒、一人未伤亡。地震当晚全乡各村以最快的速度将房屋受损和人员伤亡统计到了乡政府,而且村民之间在党员的带动下互帮互助,及时安置了危房户的防灾工作。

  乡党委书记文达才仁介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乡对党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既乡党委5个党支部委员每人负责4个村和一个机关党支部,4个村支部负责12个社的党员中心户,一个党员中心户负责10至1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到15户牧民群众。全乡189名牧民党员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按区域划分开展宣传和帮扶工作。

  地震发生后,阿多乡在12个党员中心户的带动下,每个党员都行动起来,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和救助,当天全乡1780户、8575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震后几天,扑克村党员中心户松加开着自己的车一户一户安置自己联系的牧户,还带领省上灾情评估组、房屋鉴定组在大山里来回跑,不辞辛苦。用他的话说:“这是尽一个党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