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党建增强金融工作高效履职的新探索

12.12.2017  08:45

  青海新闻网讯 作为中央银行派驻机构,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推动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实现高效履职的新提升。

   把牢意识形态领导权 抓好党建“关键点”

  按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人行西宁中支党委以“三个坚持的思路”,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履行。

  坚持学习交流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石的思路。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专题学习、举办意识形态专项培训、开展民族地区基层央行意识形态工作调研、召开意识形态交流会、座谈会和思想政治工作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党委班子及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掌握,明确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职责任务、目标要求,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和针对性。

  坚持化整为零、握指成拳的工作思路。通过制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签订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建立了党委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主体责任体系。通过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通过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和意识形态领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延伸至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发挥党支部书记作用和基层党组织优势,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的有效种植。

  坚持化无形于有形的工作思路。通过梳理意识形态阵地,建立意识形态阵地清单,制定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规定、《工作人员博客微信管理办法》、《党风廉政建设微信工作群管理规定》、《微信自律公约》,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设心理减压室、女职工温馨小屋,组织“弘扬主旋律筑牢主阵地”、“关爱折翼天使,牵手同筑梦想”、“践行雷锋精神,爱撒高原深处”、“格桑花”书屋捐建、“我为身边好人好事点赞”、“愿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梦”演说比赛、“我们的节日”、荐书读书、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故事会和视频展示等主题活动,以多种具体、有形的举措,引领了无形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抓好党建“核心点”

  抓好党建工作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人行西宁中支党委构建“三项机制”,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和落实《党委会议事规则》、《学习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推进党建工作十大体系建设的意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划实施细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四种形态”统计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意见》、《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基层党建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问责办法》、《民主评议党员实施办法》、《党员活动日制度》、《党支部党费使用暂行办法》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管理、考核、问责等多项制度办法,层层传导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和压力,抓好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

  构建党员学习教育成长实践机制。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完善了党员活动室,挂牌成立了“小高陵”精神党性教育基地、甲子山村党性锻炼基地和卡阳乡村党校党建宣传教育基地,拓展了党员教育的新阵地。以互联网+党建的方式,建立廉政专刊、正气网、微信群等,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丰富了党员学习的新载体。选派处级党员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青年党员干部以分批接力方式到对口扶贫村、落后村开展驻村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以深入实际服务基层的方式打造了引领党员干部的新平台。

  构建干部管理和选人用人严管机制。积极探索了对处级干部开展领导评价、群众和基层评议双向结合的考评机制,建立了职代会代表对各处主要负责人履职廉洁情况进行评议的制度,引入“业绩展评+组织考评”机制,选任正处级非领导职务、副处长职务,对科技晋升处级职务人员进行廉政测试,在科技非领导职务晋升、新行员转任中引入淘汰机制,进行廉政测试、金融基础知识和岗位能力测试,实行20%的淘汰率和廉政测试底线要求,完善了“同台不同步”的良性竞争机制。

   注重提升履职效能 抓好党建“落脚点”

  扎实的党建工作是推动履职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提升的关键。人行西宁中支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促发展,认真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关政策要求,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有力的支撑作用。

  “四大普惠”发展成效显著。服务全省脱贫攻坚,探索推进扶贫普惠、网络普惠、信用普惠、绿色普惠,逐步形成了具有欠发达民族地区特色的“青海模式”,在全国打响了如“六个一”、“530”、“卡阳模式”等一系列具有青海扶贫特色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做法在中央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国务院扶贫办金融扶贫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指导全省金融机构选取乡村合作商户为代理,依托“银行卡+POS机”设立低成本、高效率的“惠农金融服务点”4925个,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服务点90个,遍及3062个行政村,彻底结束了偏远地区农牧民驱车数十或数百公里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取款的历史。把扶贫和扶智相结合,联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青海42个县全面实施“金惠工程”,创新“金惠工程导入+信用评级+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四位一体扶贫融资模式,帮助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力度加大。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协调省政府批转《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实施意见》,助推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创新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将绿色金融关键指标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将环境信息作为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融资规模,围绕高原特色农牧业、循环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领域,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