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代表团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介绍

26.06.2015  16:05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隆重举行。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省代表团将参加竞赛项目9项、表演项目3项比赛,共有16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本届运动会。我省运动员主要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体育职业学校等四个由省民宗委、省体育局命名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此外,由互助县承担一项表演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群众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创造的珍贵的民族文化,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养生、健身、竞技、搏击、休闲、娱乐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现将我省代表团参加的项目作简单介绍,期待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发展和弘扬。

      一、竞赛项目

    (一)木  球: 回族群众俗称“打篮子”“打锁儿”或“赶毛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 “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木球比赛近似曲棍球和冰球。由于木球比赛紧张激烈,对抗性强,比赛时,运动员持击球板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被击出的球快速飞出,瞬间入门得分,能够充分显示个人高超技艺和集体的配合默契,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 武  术: 被国际上称之为“功夫”的民族体育运动,是由踢、打、摔、拿、击、剌等构成的攻防格斗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组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方式。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其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就是“技击”,即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在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舞”就是“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它与“技击”的搏击性不同,而具有表演性。因此深受各族人民善爱,且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风格和套路。主要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武术项目在历届民族运动会上,武术项目是参赛运动员最多、争夺最激烈的竞赛项目之一。  

(三)蹴  球 :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原称“踢石球”,是从我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而来的,在满、蒙、回等民族中较为流行。吸取蹴鞠活动中文雅的特点,将蹴鞠激烈对抗的打法舍弃,逐渐形成一种既文静高雅,而技战术水平又有很高要求,并极具观赏价值的体育活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蹴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蹴球的比赛场地为边长10米的正方形平坦场地,所蹴之球为直径10厘米的硬塑料球,分红、蓝两色,标有1、2、3、4的数字,1、3号球为同一颜色,2、4号球为同一颜色。运动员用脚底“蹴球”,使之向前滚动,依据所“蹴”之球碰击对方或本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蹴球由于器材简单,场地面积小,可进行单人、双人、团体赛几种形式,竞赛起来既有锻炼身体价值,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好项目。

      (四)毽  球: 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由“手毽”演变而来的。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毽球打法类似于藤球、排球。毽球比赛双方各派3名选手出场,其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触球。毽球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2个组别,比赛双方各派三名选手出场。毽球是用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翎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与下部毽垫连结而成。

      (五) 板鞋竞速: 是一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板鞋竞速运动历史悠久,器材简单,因地制宜,不受年龄、性别、条件的限制,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每逢喜庆节日、假日,板鞋竞速成为壮族体育爱好者、学校学生开展健身活动的项目之一,吸引各族的群众参与。板鞋竞速是一项集群众性、娱乐性、竞速性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健身娱乐活动。板鞋竞速是一项节奏感极强的集体项目,可以培养人很高的灵活性和协调配合能力。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男女2×100米接力,三人板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等7个项目。

      (六)高脚竞速: 又叫踩高脚马,以前则谓之“竹马”或“骑竹马”。高脚马原本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和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好。2001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高脚竞速列为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首次竞赛项目。高脚竞速是一项很有趣的运动项目,它不仅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高脚竞速所需的器材简单,不受场地大小限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很高的健身价值。虽然说是靠两根竹竿来跑步,但高脚竞速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据了解,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100米的速度是12秒5。这个速度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一般人是无法达到的。

      (七)押  加: 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的体育运动。1999年,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竞赛项目。“押加”来源于藏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它由一种带有娱乐色彩的民间体育运动逐步发展成今天对抗激烈的竞技,每逢传统节日藏族群众都要开展“押加”比赛,押加比赛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场地为长方形,宽2米,长9米。比赛时,由两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奋力爬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比赛只限男子参加,按体重分别比赛。

      (八)民族式摔跤: 民族式摔跤是具有悠久历史、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深受各民族喜爱。每逢年,节及重大喜庆日都要举行摔跤比赛。民族运动会设置六种民族式摔跤项目,我省代表团参加所有项目的角逐。民族式摔跤是民运会上参与人数最多,所设项目也最多的一个大项,民族式摔跤的比赛项目都比较具有观赏性,运动员都用摔、扛、勾等动作来进行比赛。“搏克”等有几个项目的比赛,要求运动员穿着民族服装参赛,是摔跤比赛的亮点。

      1、搏克(蒙古族式摔跤):比赛设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采用3人轮赛制,个人赛为单淘汰制。是民族式摔跤项目中唯一有女队员参赛的项目。运动员均不分体重级别,俩人相遇以跤定胜负。胜负的标准:在比赛中,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为负。运动员一般穿着有金属铆钉镶边皮制的“卓得戈”(跤衣),“班泽勒”(跤裤),“策日布格”(彩带),“淘术”(套裤),“果特勒”(蒙古靴或马靴)和“布苏勒”(皮制腰带)。

2、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比赛方法是双方运动员必须先抓好对方腰带,裁判员发令后,比赛即开始。在比赛中,运动员双手均不得离开对方的腰带去抓握对方的其他部位。运动员可以用扛、勾、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肩胛骨着地,侧身着地或臀着地)为胜。比赛不分年龄,比赛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3、格(彝族式摔跤):运动员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方腰带,通过腰、腿、脚(勾、掰、翘、挑)等技术动作应用,将对方摔倒为胜。赛前一天称量体重,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比赛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比赛采用三跤两胜制。

4、北嘎(藏族式摔跤):双方运动员必须双手抓好对方腰带(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或双手在对方背后握抱)。运动员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方将其旋转摔倒,禁用脚绊或蹬踹对方。运动员肩、背、腰、臀、髋、头、体侧,任何一个部位着地即为负。比赛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

      5、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两人身着摔跤衣,在比赛场地上互摔,以把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动作质量得1分、2分或3分,每场比赛三回合三分钟,中间休息一分钟。以三回合中得分多者为胜。如未到比赛终止时间,而一方已经超过对手10分,则超过10分者为胜。比赛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   

6、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朝鲜语称摔跤为“希日木”,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颇具观赏性的竞技项目之一。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上身赤裸,下身穿紧身运动短裤(不得遮盖膝关节),赤足。比赛过程中以一方的膝及膝以上任一部位触地为负,对方即获得一局胜利。比赛采用三跤二胜制。52公斤级、62公斤级、74公斤级、87公斤级、87公斤以上级

  (九)民族健身操:民族健身操(竞赛版)是由国家民委为第十届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组织创编的规定套路。这套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

      二、表演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项目具有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等特点,它们是源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或健身方法,内容健康,能充分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华,有突出的民族体育健身特点,具有群众基础和推广价值,而且表演精炼、效果好,具有观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分三类,即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

      (一)土族安昭 是土族群众在农闲和喜庆节日所表演的健身舞蹈,安昭在表演时融合了土族传统竞技轮子秋表演,内容丰富,有男单人对称表演、女单人对称表演、男女双人组合对称表演、男女三人组合对称表演;秋上编排了“海底捞月”、“天女散花”、“弥勒晒肚”,“喜鹊探春”、“猛虎下山”、“双龙戏珠”等动作。跳安昭转轮子秋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是土族地区男女老幼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充分展示出土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律动美和轮子秋惊险美,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象征。

      (二)撒拉族婚礼: 婚礼是撒拉族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礼仪,在撒拉族婚礼中迄今还保留着相亲、打发媒人、送订婚茶、送聘礼、哭嫁、听阿訇诵“尼卡亥”等古老的民族婚礼习俗。婚礼欢愉之时,年轻的小伙角力比试,拔腰则是流行于撒拉族民间的一项角力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在婚礼当中多会用拔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抢腰来嬉戏玩耍来庆贺婚礼,深受撒拉族的老幼喜爱。

      (三)藏族热巴鼓: 源自藏族人民在生产 生活中的不断创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热巴鼓在青藏高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代表着吉祥、欢乐、天地人和。自古以来就有着舞武同源的说法。它技巧性极强,初时舞姿轻捷,高潮时感情奔放,动作粗狂有力,男持龙鼓伴随着鼓点跳起各种强劲有力的技巧、武术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勇猛顽强的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女持柄鼓“带鼓平转”,“猫跳翻身”、“正反转”、“高低击鼓”等变化多端,情绪灼热,技巧表演扣人心弦。整个表演充分表现了藏族儿女纯情朴实、热情开朗、坚强的英雄气质。带着西部的风,西部的情,一群来自长江源头青藏高原的藏族儿女,他们强健的体魄,矫健的身姿带给我们的是欢快、激情、律动的热巴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