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都在动:西宁环境综合整治

10.05.2015  18:03
      记者王琼

  让西宁变得更美丽,让环境变得更宜人,让市民生活过得更舒适,这是我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的最终目标。为了守卫城市那一片“西宁蓝”,我市自上而下积极行动,真枪实刀,抓时间抢效率,交出了第一阶段的整治答卷,在答卷中我们欣喜地看到:

  我市空气优良率同比提高20%;

  PM2.5月均值同比下降31.3%。

  在这背后:

  全市建筑工地裸露地面得到全面覆盖;

  市区道路实现了白天保洁夜间冲洗;

  2015年煤改气治理方案起草现已报市政府审核;

  今年10000辆黄标车将逐步被淘汰;

  ……

  目前,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依然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让我们看一下晚报记者镜头下的碧水蓝天吧。

   【镜头扫描一】:

  数据对比中看我市空气质量

  PM2.5月均值同比下降31.3%。

  数据对比:

  2014年4月份,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总有效监测天数为3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0%(21天);2014年4月份PM10月均值156ug/m3、PM2.5月均值67ug/ m3。

  2015年4月份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总监测天数30天,总有效监测天数为3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6.7%(23天);2015年4月PM10月均值118ug/m3、PM2.5月均值46ug/ m3。

  整治成效:

  2015年4月与2014年4月相比,PM10月均值同比下降24.4%,PM2.5月均值同比下降31.3%。

  空气优良率同比提高20%

  数据对比:

  2014年1月1日至4月30日,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总监测天数120天,总有效监测天数为12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49.2%(59天)。

  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总监测天数120天,总有效监测天数为12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9.2%(83天)。其中一级(优)天数比例为0.0%(0天),二级(良)天数比例为69.2%(83天),三级(轻度污染)为25.8%(31天),四级(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4.2%(5天),五级(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0%(0天),六级(严重污染)为0.8%(1天)。

  整治成效:

  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与2014年同期相比,空气优良率提高20%,优良天数多24天。

   【镜头扫描二】:

  标本兼治推进扬尘污染治理

  4家工地因存在问题被关停

  据了解,百日行动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建筑工地的监管,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未办理开(复)工手续,擅自施工和从事渣土拉运的及达不到五个100%要求的建筑工地,实施了关停和媒体曝光,并进行限时整改,期间关停存在问题的4家工地,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和单位及时下达督办通知。

  拉网式排查全市建筑工地

  近期,市建设部门对全市447家建筑工地和27家商砼企业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期间下发整改通知书16份,停工通知书13份,督办通知11期,现场整改29个建设项目;市房产部门对全市拆迁项目开复工手续、拆除备案手续及防扬尘措施等进行了全面排查,目前全市已开复工的拆除项目有4处,其余项目尚未开复工;同时加强对京藏高速(西宁段)施工工地和火车站综改项目工地的监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督办通知,进行限期整改。

  市区道路白天保洁夜晚冲洗

  为了有效控制市区内道路扬尘的问题,市城管部门组织各区、园区加大了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频次,积极开展“白天保洁、夜间冲洗”的作业方式,确保有效控制市区道路扬尘。同时进一步规范建筑出土工地管理,实行渣土运输企业“平厢、密闭、净车、安全”的承诺制,推行“三区”管理,全面落实市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洒水(喷雾)、机械化清扫和人工保洁工作。

   【镜头扫描三】:

  刻不容缓的煤烟尘污染治理

  杜绝劣质煤炭进入我市

  据了解,全市设有7个入城煤炭车辆检查点,继续开展设卡检查工作,杜绝劣质煤炭进入我市,确保了我市用煤品质,目前大通县桥头镇放马沟煤炭一级交易市场已于4月13日复工,正在加紧建设;湟中县两个煤炭一级交易市场和湟源县大扎湾煤炭集中经营市场现已建成投运;各区县49个煤炭二级经营网点已全面建成并挂牌运营,城区7个二级网点已达到型煤装箱、块煤装袋的要求,三县42个二级网点也已达到粉煤覆盖(或入棚)、型煤装箱、块煤装袋的要求。

  2015煤改气治理方案已起草完成

  据了解,2015年煤改气治理方案已起草,现已报市政府审核。同时市经济、工商、质监部门开展了本月火电企业、集中市场和二级网点的煤质监测工作,持续加强全市火电企业、集中市场和二级网点的煤质监管,其中对三大电厂入炉煤进行47个批次抽检,经检验47个批次样品全部符合我市煤炭使用标准,对二级网点煤质进行40个批次检测,其中9个批次不合格;已组织四区、三县完成燃煤调查工作,四区三县今年将有276.17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

   【镜头扫描四】:

  重拳出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已开出54万余元企业罚单

  为了严厉打击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超标排放,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及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特加对大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对西宁特钢、江仓能源、三个火电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并持续开展24小时在线监控和每周至少两次的企业环保设施夜查工作;市环保局组织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专项摸排检查工作,完成了48家重点工业企业的摸排检查工作,共梳理问题60个。截至目前,已下达限期治理5家,行政处罚19家,限期整改19家,处罚金额54万余元。

  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

  为了按照高标准要求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了2015年重点治理工作,全面梳理了全市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015年计划投资69500万元实施17个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对污染严重、超标排放的10家工业企业的12个废气治理项目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督促钢铁、水泥、火电、焦炭行业加快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确保治理后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

  评估甘河工业园区所有企业

  据了解,针对甘河工业园区环境安全问题,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已委托国内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对园区17家工业企业生产全过程及附属设施开展了环境安全评估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环境安全隐患,并对应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目前已完成3家企业的评估工作,6月底前将完成所有企业的评估工作。

   【镜头扫描五】:

  双管齐下的机动车污染防治

  1万辆黄标车逐步实施淘汰

  近期市公安、环保、财政、商务部门对《2015年西宁市黄标车鼓励淘汰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待方案出台后,逐步实施今年10000辆黄标车淘汰工作。同时,根据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出台了《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自今年6月开始,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实施相应处罚,将进一步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黄标车抓拍系统已建成

  据了解,我市全面落实了市区27条主辅道路“黄标车”限行措施,黄标车抓拍系统已建成,对市区27个主要路口实施抓拍和处罚。同时,市大气办下达了《关于恢复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渣土车辆检查工作的通知》,目前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立了12个检查点,配置交警、城管人员24小时全时段开展巡查检查工作。

  6家不合格加油站已限期整改

  据了解,全市油品提升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我市各加油站汽、柴油油品已全部升级到国Ⅳ标准。近期,市商务局对去年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工作的87家加油站,继续实施验收工作,并对6家验收不合格的加油站实施限期整改;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进行衔接全市8家储油库的油气改造工作,储油库的油气改造工作完成后,将有效减少挥发性油气对大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