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发挥全省广大职工推进“四个转变”主力军作用

23.05.2017  17:53

   2016年,全省各级工会在省委、省政府和全总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四个转变”,围绕中心大局,服务职工群众,团结引领全省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聚力推动经济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做出了新贡献,各级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群众愿意来、凸显主人翁地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联群众深接地气的“职工之家”。

   找准结合点突出实效性

  真正把“四个转变”在工会系统坚持好拓展好实现好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 忠

  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全省工会组织、工会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聚焦省委战略部署,找准落实“四个转变”新思路的结合点,努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以“四个转变”新思路谋划工会工作。省委把“四个转变”新思路与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度融合,贯彻了中央决策部署,深化了省情认识,创新了发展理念,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明确了治青理政的总体思路,指明了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奋力谱写中国梦青海篇章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四个转变”的战略思想,深刻领会“四个转变”的辩证关系,深刻领会“四个转变”的创新实践,全面把握贯彻落实新思路的工作要求,深思细照用新思路谋划工会工作新举措,凝心聚力用新思路推动工会工作新发展,使之成为自觉行动、生动实践、务实举措,在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中建功立业再创佳绩。

  以“四个转变”新思路夯实工会工作。用“四个转变”新思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是全省发展的中心和大局,也是工会服务的中心和大局,必须深刻把握,精准对接,铆足精神,务求实效。

  紧密团结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一要突出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引导职工群众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二要突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多做组织、宣传、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最广泛地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三要突出积极回应职工的诉求和关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带着感情和热忱,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凝聚职工力量推动生产力发展。一要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任务,贯彻以联动、法治、开放、科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路径,坚持以“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组织广大职工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扎实开展重点生态工程劳动竞赛,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青海绿色崛起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二要着眼以科技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深化职工技能创新竞赛,加强“六型”班组建设,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选树“青海高原工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形成生态保护的基础性技术成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三要立足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广泛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积极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和实效,共同为建设美丽新青海献计出力。

  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教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职工群众基础。深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在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中发挥积极作用。二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提高职代会、厂务公开、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让各族职工生活得更有获得感、更加幸福。三要从维护政治安全的高度,扎实做好工会维稳和防抵渗透工作,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分析应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竭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一要精准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认真实施“五个一批”措施,确保困难职工持续稳定解困脱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互保补助标准,增加互保补助项目,推动职工医疗互保工作创新发展。大力扶持困难职工创业就业,拓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功能,精准做实叫响“送温暖”品牌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建立全省工会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推出一批惠及职工入会、培训、维权、解困、消费等便利和优惠服务项目,使工会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三要做实做细做好农民工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配合政府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时了解回应农民工的诉求和困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以“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工会工作。各级工会要紧盯“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不放松,扭住“四个转变”发展思路不动摇,坚定信心,锐意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在服务全省大局上落实。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一年。必须聚焦“四个转变”新思路,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着力”新部署,汇聚职工力量、体现工会特色,勇于创新创造、铆足精神苦干,认真履行“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使命责任,充分诠释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在深化会情认识上落实。站在工会看工会,跳出工会看工会,面向未来看工会,进一步打开眼界、深入研究,深化省情会情认识,科学谋划服务大局,找准“四个转变”与各级工会工作的结合点、服务点、着力点,做到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工作有成效。

  在融入工会战略转变上落实。围绕全面把握全国工会工作发展战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做好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我省工会工作融入到全国工会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中,创新优化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支持,特别是我省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尽快精准补齐发展短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我省工会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在工会工作发展实践上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已经成为工会的光荣传统,在树立和践行“四个转变”中,着眼全省发展大局,体现我省工会特色,以奋发有为的奉献干劲,不断健全完善落实新思路的机制、载体、途径、方法,形成落实新思路的机制制度,不断丰富新思路的内涵,真正把“四个转变”在工会系统坚持好、拓展好、实现好。

   劳动竞赛成广大职工建功“十三五”的“大舞台”

  2016年,全省工会广泛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大力推进实施“五项工程”,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为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建功立业。全省3100多家企业、27万职工参加了竞赛活动,提合理化建议8967项,本年度已实施5139项,技术革新1510项,发明创造695项,获得国家专利155项。

  全力推进以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百万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全省各级工会在全省“双百工程”、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广泛开展以保增长、促发展、建精品、创一流为主题,以比工程质量、比建设工期、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比文明施工、创和谐团队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竞赛在凝聚职工力量、加强施工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培育企业精神和建设过硬职工队伍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社会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诚实守信、服务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竞赛,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结合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生态保护建设的实际,全省工会组织动员农、林、牧、国土等生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区职工开展保护“三江源”、保护生态工程劳动竞赛。2016年,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为铁路建设、盐湖化工、保障性住房建设、交通建设中的40个先进集体授予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

  大力实施以“安康杯”竞赛为抓手的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工程。侧重在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开展劳动安全保护“安康杯”竞赛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企业进行劳动安全检查和职业危害检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关爱行动”,协助政府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职业病患者帮扶救助,促进了群众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机制化和常态化。与省安监局等部门共同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等活动,培育、树立和宣传一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2016年,省总工会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精准帮扶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2016年,省总工会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全会重点工作之一,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在全省工会系统迅速形成了精准识别困难职工、精准分析致困原因、精准实施帮扶措施,“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到2020年实现所有建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的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

  2016年,全省各级工会精准识别42762户困难职工家庭。其中,因职工本人或家属身患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15395户,占36.0%;属于低保户和残疾职工的12452户,占29.1%;因职工子女上学造成生活困难的7700户,占18.0%;因职工工资收入低造成生活困难的6106户,占14.3%;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无业造成生活困难的1112户,占2.6%。

  根据全省困难职工5种主要致困原因,各级工会采取了“五个一批”解困脱困措施。对15395户因病致困的困难职工家庭,主要采取了医疗职工互助保障措施帮助解困脱困。青海省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第一期活动已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共有26.033万名职工参加。

  对12452户低保户和残疾职工家庭,主要采取通过政府保障救助政策措施帮助解困脱困。目前,12452户低保户困难职工家庭已全部纳入了政府低保和残疾保障救助政策体系。同时,各级工会根据《关于对困难职工家庭开展日常生活帮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另行给予了一定的帮扶救助。

  对因子女上学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主要采取助学助志助能助业措施帮助解困脱困。一方面,提高了帮扶救助标准。省总工会按照每名困难职工子女3000元助学标准分配了帮扶资金,各地方、各产业、各直属工会根据自身筹资情况,进一步提高助学标准。另一方面,延伸帮扶救助链条,从以往主要对新考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一次性帮扶救助延伸到了所有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期间全程帮扶救助,并且在助志、助能、助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对6106户因工资收入低的困难职工家庭,主要采取推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帮助解困脱困。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企业达到88%。2016年,部分企业在应对经济下行、化解过剩产能的形势下,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收入增长了10%以上。

  另外,对1112户因下岗失业致困的困难职工家庭,主要采取扶持创业就业措施帮助解困脱困。各级工会通过提供贷款贴息、提供生产经营资料等方式,扶持困难职工创业就业的64个试点项目正在有序运行中。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省各级工会以“三基”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工会改革为主线,坚持建会、建制、建家并重,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增活力,实现基层工会“六有”规范化建设,切实把各级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把工会干部锤炼成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各级工会认真实施省总工会提出的“五项集中行动”,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五个依托”,推进建会工作再扩面。截至目前,全省基层工会涵盖法人单位25282个,其中非公企业工会涵盖法人单位10991个,会员1174229人,其中农民工会员467878人。全省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8.63%、增长2%,非公企业建会率达到75%、增长3%,职工入会率达到9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级工会以“双亮”、“双争”活动和创建“职工之家”、“六有工会”为载体,以规范化建设为手段,以“两个满意”为标准,做好基层工会工作。全省各级工会以标准促规范化建设,地方、产业工会要求基层工会实现“六有”,拟定统一标准,规范运作,使各级工会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促进工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为维护职工权益搭建组织平台,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工会组织建成的小三级工会网络已初具规模,一些地方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工会”。

  各级工会把“扩大覆盖面”作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来推进,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巩固发展建会成果。把实现有效覆盖作为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标尺,确保全省各类法人单位建会率保持在85%以上,会员人数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步增长,特别是确保规模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社会影响大的基层单位工会组建全覆盖,小微企业通过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基层工会实现有效覆盖。

  各级工会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对象抓建会。通过采取调研督导、交流观摩等多种措施,抓好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建工作,切实提高工会组建率。通过试点先行、组织形式创新、活动牵引等方式,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工会组建工作,努力扩大工会组织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全覆盖。

  为扎实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各级工会努力提高基层工会群众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通过深化“双争”(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信赖娘家人),延伸“六有”,落实“四权”(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工会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断拓展“双争”内容,丰富“双争”的形式,把开展“双争”活动的过程变为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联系、促进工作落实的过程,把联系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另外,各级工会还大力加强产业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履行好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双重职责。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按照工会联合会、工会委员会形式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以利于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工会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实现成片整体提升“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水平。

   “送温暖”让广大困难职工有了更多获得感

  2016年,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5445.18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9398户。筹措助学资金1005万元,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3305名,人均资助资金3000余元。广泛开展“送清凉”活动,为高温、高空、露天作业的一线职工送去了防暑降温用品。

  省委对“两节”期间各级党政领导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一线职工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分别带队走访慰问了部分企业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省总工会组成5个慰问组,深入全省8个市(州)困难企业,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各地方、各行业、各单位党政领导和工会干部积极行动,广泛深入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了每一户困难职工家庭。

  同时,针对部分困难职工家庭因工资、社保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而致困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协调,推动法律法规政策落到实处;针对部分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尚未找到工作岗位的问题,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创业就业;针对部分困难职工家庭在就医、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宣传讲解政策,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使困难职工进一步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工会组织的关心爱护。

  “两节”送温暖活动中,全省各级工会还深入开展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状况大检查、困难职工大调查、农民工权益维护等“三查”工作,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处理农民工欠薪事件2302件、讨薪突发事件26件,清欠农民工工资3.27亿元,涉及农民工2.8万人。

  全省工会对排查出的特困职工和具有不稳定倾向的重点人员,除拨付专项资金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外,还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对一帮扶维稳工作机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开展农民工免费体检和平安返乡活动。省总工会安排资金350万元,为8000名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免费送体检送健康;会同省建设工会、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工会举办“关爱农民工·温暖回家路”农民工平安返乡欢送活动,来自全省建筑行业的200名农民工分别领到火车票、行李箱平安返乡,让广大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定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2016年,省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定点扶贫、驻村帮扶等重大决策,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定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省总工会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制定实施“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通过促进就业创业脱贫一批、通过开展帮扶救助脱贫一批、通过纳入政府保障政策体系脱贫一批”等“四个一批”工作措施,确定了峡口村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鄂博沟村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阿家沟村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工作目标,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省总工会成立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省总机关和直属单位6名干部组成3个工作队常驻定点扶贫村,调查研究制定《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定点扶贫村2016年脱贫攻坚项目资金计划》等,确定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方向和目标。省总机关党员干部组成9个工作组,和驻村干部分批进村入户,深入宣传讲解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以及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做到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家家知晓、人人了解。

  省总机关、直属单位2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分别与3个定点扶贫村党支部建立了结对共建机制。省总机关系统103名党员与121户贫困户全部建立了“一对一”、“一对二”或“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每名党员每季度至少上门联系帮扶一次,协调解决了贫困户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问题130多个、捐助物品资金1.5万多元。在“三带三推”、“两帮”活动中,省总党员干部人均驻村工作时间达到3天以上,其中省总领导班子成员7天以上、民宿1至2晚,处级干部5天以上。

  主动加强协调联系,落实峡口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300多万元。积极争取省农牧厅、省民宗委、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等部门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443.5万元。省总自身投入资金150万元,帮助峡口村进一步加强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投入资金410万元,联系协调有关企业为省总3个定点扶贫村统一建立了罗曼褐蛋禽鸡规模化养殖场,建成后预计年养蛋鸡4万只,年产鸡蛋823吨,年纯收入可达60万元以上。投入资金83万元,为省总3个定点扶贫村购置农机具10台、化肥16.4吨,种植当归等中藏药材和马铃薯、燕麦、油菜籽等经济作物1372.6亩,修建马铃薯窖72个,实现121户贫困户种植收入和农机合作社分红收入人均3300余元。

  投入资金12万元,在定点扶贫村组织开展拉面、烹饪、挖掘机操作、电焊、汽修、獭兔养殖等农民工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帮助3个定点扶贫村贫困户劳务输出141人次,实现贫困户人均劳务收入2069元。另外,实施特色产业脱贫行动,指导帮助峡口村建设“农家乐”示范点2个,实现年收入6万多元。投入资金70.5万元,为121户贫困户和3个定点扶贫村“两委”办公室安装了节能采暖炉,为贫困户发放慰问金12.1万元,不断改善定点扶贫村和贫困户工作生活条件,激发定点扶贫村和贫困户投身产业脱贫行动热情。

  2016年,省总工会通过采取“四项扶贫行动”以及一系列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等措施,峡口村72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7311元,实现了整体脱贫。阿家沟23户贫困户、鄂博沟村2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部分贫困户接近或达到了脱贫标准。

   金秋助学惠及万名贫困学子

  近年来,全省工会以“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为目标,扎实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现已惠及全省上万名困难职工家庭的贫困学子。2016年,各级工会共筹集“金秋助学”资金1005.18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3305名,发放助学资金980.18万元,其中大专以上困难职工子女3297名。

  为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子女就学情况,各级工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家庭,做到对困难职工家庭状况情况清、困难原因情况清、学生考试情况清。对已在全国工会帮扶软件系统建档立卡的60000户困难职工家庭和尚未建档立卡但符合困难职工条件的职工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定因学致困困难职工家庭共有7700户。各级工会将困难职工及子女入学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确定受助对象,发放助学银行卡。

  省总工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期间开展全程助学助志助能助业的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全程助学助志助能助业。在助学方面,确定了助学标准、期限、资金发放时间和方式等;在助志方面,确定了建立联系制度、方式方法、具体内容等;在助能方面,确定了培训、见习、勤工俭学等措施;在助业方面,确定了协调有关企业优先吸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会优先安排困难职工子女从事社会化工会工作、工会扶持困难职工子女创业就业措施以及工作目标任务。

   技能大赛为职工成才铺设“星光大道”

  为落实“科教兴青”、“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省总工会深入开展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重点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2016年,省总工会会同省人才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省科技厅、团省委等8部门联合开展青海省第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大赛竞赛项目涉及建筑、重工等17个行业,砌柱工、电工等96个工种、项目,并首次增设全省农民工技能大赛,是历届大赛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赛选手最多、影响最广的一届大赛。

  青海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12届,每届都有20多万职工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各级工会以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储备,培养了一批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选树了一批“技术能手”、“技术状元”。通过大赛搭建了职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激励了全省广大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学技术、练技能,掀起了学技术、练本领、创一流的热潮,有效地调动了全省各类企事业和机关单位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技术工人。

   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6年,省总工会大力实施以劳模精神为引领的职工创新创造工程。深入实施以推进技术进步为主题,以研发核心技术为重点,以争创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争当“工人技术明星”为载体,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技术协作、技术交流等活动,命名表彰了2016年青海省十大“工人技术明星”。

  全省各级工会开展以争当“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为载体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目前,全省建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440家,其中省级命名30家,全国命名2家。

  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中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尖兵作用。金诃藏药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植化成分作为物质基础,以药效活性为指导,对儿科藏药安儿宁颗粒实施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将原来3g/袋规格中蔗糖减少1g,仅此一项,累计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00多万元。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钱建华创新工作室科技项目“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试验研究和应用”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成果,该项目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相关研究的空白。

  在工艺改进技术革新中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先锋作用。青海油田公司“吴正银创新工作室”围绕油井和设备完成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54项,其中7项取得国家专利;杨永磊创新工作室通过不断总结、改进、完善的《青藏高原炼化装置焊接程序过程控制方案》,使项目建设、装置检修的焊接质量一次性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共节约焊口返修费用约50万元左右,焊接维修工作量降低50%以上。

  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积极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开展名师带徒等活动,推动了一线职工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为企事业单位打造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骨干队伍。范广勤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出的“四个三工作法”“技术培训链锁工作法”,是各项工作的立体流程图及标准规范的生动体现,是各项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精益化管理的灵魂支柱,对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室长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团队人才当量由1.06提升到1.14。

  工会自身改革动力和效力不断显现

  省总工会坚持把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改革,工会自身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省总工会及时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青海省总工会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10个方面的改革任务39条具体措施,列出责任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逐一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细化改革任务的落实责任、改革成果和质量要求。

  省总工会不断优化组织结构,省总工会常务委员会及全委会成员中,劳模、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比例分别由12.3%、17.3%提高到15%、40%。全省工会代表大会中,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比例由43.9%提高到80%。省总工会还制定《关于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省总机关干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双向挂职机制,巩固壮大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培育发展工会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挂相结合、志愿者为补充的人员结构。

  突出主责主业,省总工会科学调整机构设置。为突出维权基本职责,整合法律保障、集体合同、劳动保护、女职工权益维护等职能,设立权益保障部。为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服务,整合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职能,设立基层工作部;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和维稳工作,整合工会信息、网络舆情、维稳等职能,设立网络和社会工作部。切实解决了省总工会机关机构设置上下对应、力量分散,主业不突出、主责不到位等问题。

  以“三基”建设为抓手,加快新领域工会组织建设,破解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会难的问题,全省企业法人建会动态增长率达到2%,非公企业动态增长率达到3%。调剂7个编制加强基层干部力量,强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工会干部素质提升,工会经费基层留成比例由50%提高到60%,省总本级经费留成的80%以上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为推进基层工会活动阵地建设,2016年,省总工会协调省发改委立项,建设西宁3个县、海东4个县工人文化宫项目,落实到位省级预算内投资1785万元,省总工会对7个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补助资金235万元,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80.9%贡献率来自西宁——全省经济半年报之七
  2021年上半年,西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人民政府
在实践中展示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重在行动,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