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嘉兴模式,金华确立“二团一队一中心”格局, 推动公众参与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   邀请第三方参与监督信访处理

05.04.2016  10:45

   近年来,浙江省把“嘉兴环境治理公众参模式”在省内推广,环境治理中引入公众参与的理念日益流行。金华、温州、舟山等地基于各自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学习嘉兴模式,扩展公众参与范围,有的侧重于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制度建设方面,有的侧重于环境监督和公众参与环评方面,努力推进社会共治。  

  ◆朱智翔

  “不随意焚烧垃圾,共护蓝天白云……”近日,浙江省金华市的市民经常看到一辆辆印有“环保”字样、装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展板的蓝色电瓶车头尾相接地在街道上穿行。

  据悉,这是金华市环保联合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开展的进街道(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市场、进企业(店铺)、进乡镇村的“六进”活动之一,骑行进街道(社区)开展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宣传。

  “这些电瓶车是我们买来专门给志愿者平时开展环保巡查和宣传用的。”金华市环保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理解环保、参与环保,共同呵护我们的碧水蓝天。

  据了解,2014年10月,金华市参照嘉兴环保公众参与“一会三团一中心”的模式,成立了金华市环保联合会。由社会各界热心于环保事业人士、企事业单位和环保民间团体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的民间团体组织,并组建了市民环保检查团、环保专家服务团、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和环境维权法律服务中心等“二团一队一中心”日常活动团队,拥有环保志愿者一万多人。

  这些环保志愿者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环保公益活动,也参与政府部门的环境执法、监测及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工作。

   开放式督查,赢得公信力  

  “这下子我们放心了。”据了解,这是家住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常青墅小区的马大姐在2015年5月参加金华市环保联合会与金华市环保局联合组织的环境信访约访联查活动后,走之前对联查企业主,以及现场媒体记者、环境执法监测人员和环保志愿者说的话。

  2015年以来,环境保护部门大力推进环保督政工作,加强了开放式督查的探索。开放式督查邀请当地市民代表、当地人大代表、有关媒体记者全程参与,督查过程全部对外公开,强化督政效果,提高督查公信力。

  金华在借鉴嘉兴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吸收其部门、社会组织、公众之间合作处理环境问题的联动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增加“自选动作”,以保证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效力。

  据悉,当日金华市环保局“12369”环保举报中心接到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万豪千禧和常青墅小区的居民电话举报,称毗邻两个小区的金华华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偷排废气。

  这已是“12369”环保举报中心这个月第三次接到类似的举报了,前两次,金华市环保局均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排查,但均未发现这一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对此,企业也提出质疑,认为可能有人捣乱,故意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

  金华市环保局与金华市环保联合会商量,联合开展环境信访约访联查活动,通过邀请信访人、环保志愿者和新闻媒体参与信访联查的形式,让第三方参与到监督信访处理过程中,加强企业与群众的沟通,公开妥善化解双方之间的环境污染矛盾纠纷,切实构建起企业群众的和谐关系。

  于是,环保部门和环保联合会第一时间邀请了马大姐和另一位家住万豪千禧小区的王师傅两名举报人代表与环保志愿者、新闻媒体和环境执法监测人员一同前往华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检查。

  检查现场,约访联查人员一边检查企业污水处理和气尘防治措施运行情况,监测废水、废气排放状况,一边质询企业主和相关负责人有关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全面排查,未发现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检查后,约访联查人员还与企业主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会上,企业主一一介绍了各生产环节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回应了两名举报人代表的诉求,并承诺会进一步升级环保设备,提高企业环保标准,防治环境污染,同时投建新厂房,切实拉大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减少对周边住户的影响。

  “通过此次活动,信访人员消除了心中的疑虑,企业有了自证清白的机会,较好地化解了双方的误解和矛盾。将信访人、志愿者、新闻媒体、环保部门和企业人员聚在一起沟通交流,有利于消除信访人的各种猜疑,促进企业积极整改,提升信访人的满意度,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金华市环保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只是其中一项活动,金华市环保联合会还开展了烟花爆竹禁燃宣传劝导、“绿色出行”、“护水哨兵”志愿者服务等行动,组织了“五水共治”技术学术研讨、环保“六进”公益服务、社区生态环保知识宣讲、污染治理笃学尚行等活动。

  一年多来,金华市环保联合会共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近500次,发动参与者近万名,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发现解决环境问题、矛盾和纠纷313件(次)。

   微信举报,随报随到  

  金华在环境治理实践中,基本移植了嘉兴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用即时通讯新手段,鼓励公众举报污染现象。

  “大清早就开始排毒了。”2016年1月26日上午9时许,金华环保志愿者老吕开车路过金东创业园区,无意间看到有个排放黑烟的烟囱,便马上在手机微信群“环保卫士”中,发了这样一条举报信息,还配了图。照片上,一家企业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

  很快,群里金华市环保局金东分局的执法人员看到信息后,立即组成调查组,赶到老吕提示的位置,查找照片中冒黑烟的烟囱。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老吕因为有急事,先走了。“我们又通过微信在群里互动,随时保持联系,很快就锁定了目标。”环境执法人员说,不到两个小时,就根据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完成了对涉事企业的初步调查处理。

  据金华市民环保检查团团长介绍,这个“环保卫士”微信群是2015年10月与金华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共同组建的,目前已有成员73名,主要为环保志愿者和环境执法人员;目的就是为了配套建立的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检查机制,依托“互联网+”的模式,更快、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群里一有投诉,辖区内的环境执法队员看到后,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3个月的时间,共发现反映环境问题81个,互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2起,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团长说,  “投诉方便,处理效率高,此外环保部门组织什么活动,有什么工作动态也都会在这个群里第一时间发布,相信以后这个群的规模会越来越庞大。

  除了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检查机制外,金华市环保联合会还不断开拓创新,先后建立了公众参与环评审批“圆桌座谈”、  公众参与多元化解信访调解等多项机制,定期、定点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活动,实现主题活动常态化。

  自成立以来,已组织环保监督检查103次、环评审批“圆桌座谈”123次、多元化解信访调解79次、生态环保宣传58次。

  “老典型”有了新发展

  在浙江省环保系统大力推广嘉兴模式的同时,嘉兴模式本身也在进一步发展中。

  2013年,嘉兴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范围。海盐县明确提出建立“政府引导、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2014年,嘉兴市对2007年以来秉行的“道歉书”模式进行了修订,结合浙江当前“五水共治”和大气、固废等环境污染治理实际,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他们在公众参与环境评审和摘帽的制度建设中,统一了“戴帽”认定标准,规范了“戴帽”和“摘帽”工作程序,强化了对“戴帽”企业的监管。

  嘉兴市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在早期大多表现在竞赛、讲座、表演、咨询等方面,但在后期,则向投诉、评审、检查、听证、讨论和通过网络参与诸多方面不断拓展。

  这些变化表明,随着嘉兴模式的发展,公众的参与方式逐渐地从环境教育转向了决策和监督过程的参与,并形成了相应的参与机制,由此可以看出嘉兴模式的演进过程。

   嘉兴模式:寻求最大公约数  

  嘉兴模式,是指环保社会组织在政府支持下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环境决策、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在推进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上可以倡导以下政策。

  鼓励环保社会组织发展

  从各地情况看,环保社会组织的建设乏力是环境公共治理的瓶颈问题之一。

  各地在落实政府所倡导的多元共治要求过程中,大多通过吸收志愿者参与环境宣传、执法活动。但是,由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对象是非组织化的个人或公民,因此,其活动的深度和可持续性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结果是,这些活动常常成为应对环境日或一些社区活动的短暂的或基于上级指令而展开的临时性活动。

  嘉兴模式形成了以市环保联合会为龙头,以市民环保检查团、环保专家服务团、生态文明宣讲团和环境权益维护中心为支撑的“一会三团一中心”组织框架,构建了以环保社会组织为主干的多元合作的环境治理主体结构。环保社会组织成为赢得嘉兴环境治理积极成效的基本驱动力。

  根据这些经验,建议鼓励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尤其是社区层面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建立环保社会组织“孵化器”,鼓励成立社区环保基金会等组织,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能力,给予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推进环保社会组织稳步发展。

  加强环保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探索环保公益创投,培训环保社会组织负责人,提升其职业能力和素养,发挥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环保社会组织治理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独立自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进环保社会组织良性、健康、自主发展。

  强调政府主导作用

  在环境协商民主发展的起步阶段,那种期望环保社会组织能够自我发展壮大,起到重要社会作用的期待是不现实的。嘉兴模式的形成是在政府主导下达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嘉兴市环保局扮演着规划者、指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强化政府机构开展社会创新的驱动力,注重推进地方创新实践,形成政策模式加以推广,并且能够在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层面上得到回应,尤其是对公众参与环境规划与决策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并增加公众参与制度的刚性。

  加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公共管理方式由单向度的政府管理转向多向度的社会治理,强化政府推进环境公共关系的能力。

  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的引导,建立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间的互动机制,使政府与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社区组织形成伙伴关系,不断增进官民互信。

  社会主体间互动合作

  在嘉兴模式下,环境治理是多元社会主体在政府为核心的治理体系下实现相互协调的过程。

  在治理的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要建立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伙伴关系,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寻求环境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在此基础上,各类环保社会组织逐渐壮大,并赢得其所具有的自主性、自立性,逐渐具备社会公共利益“代言人”的权威。这一进程的推进有赖于政府对环保社会组织的赋权,环保部门要强化环保社会组织的话语权和在环境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的伙伴关系。

  为此,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发展并完善嘉兴模式中形成的圆桌会议制度、公民陪审团制度、点单式参与执法制度,保障社会组织在环境公共治理中的话语权。

  完善环境传播网络。通过媒体来强化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公共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媒体推进信息公开、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功能,推进微博、微信等公众网络参与平台建设,探索用众包手段吸纳民意,推进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推进环境领域协商民主建设。鼓励公众通过社会组织来介入环境事务,给公众赋权和增能,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拥有的权利,强化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理性参与意愿。

  以上内容摘自中欧环境治理项目嘉兴模式中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及其在浙江可推广性项目的政策报告

   嘉兴模式有啥招数?  

  从2009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广泛邀请环保社会组织、公众和专家学者等参加。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进程的对话协商机制,具备了“大环保”雏形,探索出“圆桌会”、“陪审员”、“点单式”、“道歉书”、“联动化”等参与机制。

  大环保

  引入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构建“政府—企业—公众”三方治理平台。

  圆桌会

  邀请利益相关方进行开放式讨论,通过沟通交流,就环境项目的污染减排、环境教育和政策制定形成共识。

  陪审员

  公众代表行使案件表决权,对所审议的环保事件及预期处罚额度进行讨论,集体意见作为行政处罚决定的最终参考。

  点单式

  公众代表随机抽查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面对面的质询和探讨,并提出整改督办意见和要求。

  联动化

  环保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联合行动,建立相互协作、多方监督的机制。

  道歉书

  不良信用企业不能完成“摘帽”限期整改,需要在报刊上向社会发布道歉信,承诺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