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基金会职能 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访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福海

21.04.2017  19:30

  让三江源叠翠万年,青海责无旁贷。为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2012年10月,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4年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按照《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章程,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生态公益项目,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基金会发起成立的背景、意义及进展成效等有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福海。

   记者:请介绍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成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马福海: 200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草地退化趋势逐步遏制,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完全遏制,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任重道远,需要青海在国家支持下举全省之力持续奋斗,也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此背景下,经过多年酝酿筹备,2012年10月22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基金会是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发起成立的公募基金会,原始资本金1000万元。201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相关要求,基金会被省民政厅评定为我省第一批慈善公益3A组织。

  基金会的宗旨是多方筹措资金,用于资助与三江源生态保护相关的各类公益活动及项目,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人类。目的是保护三江源环境,发展三江源保护公益事业,为建立生态保护建设长效机制提供资金支持。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无疑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搭建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保障。成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就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搭建平台,用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以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生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调动起当地农牧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融资平台、合作平台的作用,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提供有效支持。成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重大实践。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和社会化、市场化募集保护与建设资金等方面有了新举措,迈出了新步伐,对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福海: 基金会依据章程开展以下工作:开展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募捐活动,接受海内外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捐助;资助三江源资源与生态保护项目,开展与三江源资源和生态保护相关的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支持和资助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发展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示范项目;资助有发展前景的资源、环保工程;开展和资助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及有关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奖励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为扩大本基金会资金规模而进行的基金保值、增值运作和投资活动。

  近年来,基金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原始资本金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000万。根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章程》规定,逐步建立了原始资本金保值增值长效机制,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依法依规委托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管理运作。4年多来,原始资本金在原有10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至2700万元,实际增加1700万元。到目前为止,原始资本金加固定资产已超过了3000万元。二是募集资金突破1000万。几年来,我们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普遍降低的情况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多次与国内相关大型企业、省内有关企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座谈交流,介绍三江源生态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热情。目前,基金会已累计募集资金物资价值人民币1116万元。三是完成公益性项目支出1000万元。我们主动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农牧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高质量、高标准完成20多项具有示范作用的公益项目,累计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公益性项目支出1084万元。最近,基金会与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达成共识,积极实施生态环保示范村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提高了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创办《三江源生态》杂志,该杂志以大型公益性传播媒介为自身定位,主要开设高层瞭望、本期关注、深读三江源、绿色经典、我们在行动等栏目,每期发行3000册,目前已出刊10期,以赠阅的形式发行33000册,受到各方广泛好评。同时,为扩大国际影响,同步刊发了《三江源生态》杂志英文版;利用基金会网站及时发布各类工作动态,至今约有5.3万余人次浏览我会网站;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经济广播委员会、青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了“携手同心,情注江源——三江流域媒体记者果洛行”活动,在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上海、山东、重庆广播电台等15个省市媒体发布稿件237篇;委托清华大学相关机构和青海大学三江源研究院共同编写《三江源绿皮书》,以严谨而系统的学术论著,向国内外公众介绍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拓展公众参与“中华水塔”保护的热情;出版了第一期《三江源生态影像》画册,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三江源区美丽景象。

  基金会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管理,监事会积极作为,在项目设立、资金支付、重大活动中全程参与。几年来,基金会年审均为合格。积极参加中国基金会中心网“中基透明指数”综合评价。2014年基金会“中基透明指数”为100分,在全国3051家基金会中与96家基金会并列第一,全省排名第一,是省内唯一满分指数的公益组织,进入了“中国最透明口袋”名单;2015年、2016年基金会“中基透明指数”继续保持100分,在全国4975家基金会中与154家基金会并列第一,全省排名第一。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到了224人,实现了档案化管理。

   记者: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青海生态地位再次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青海要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这是青海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的新实践、新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的现实需要。当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马福海: 根据王国生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关于“要以开放的战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建立三江源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探索设立保护和建设基金”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积极发挥基金会职能,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认真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捐赠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接受社会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募捐资金的程序、使用和管理等内容,为我会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目前,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捐赠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捐赠财产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细则;依规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捐赠财务专户”,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受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委托,以基金会名义申报“三江源国家公园标识”,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按程序受理,注册将于2017年10月完成。与此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捐赠工作已经启动,2016年年底,成功接受中信银行西宁市分行捐赠的“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资金”20万元,这是我省境内第一笔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捐赠资金,为扩大社会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张蕴)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