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微映红脱贫路 ——记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种延宁

23.10.2016  00:05
  扛着铁锹,头戴草帽,领着村民在深山大沟里……这样的形象也许很难与一个人民警察联系在一起,可这样的故事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第一书记种延宁的身上
种延宁西宁市公安局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15年10月被选派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第一书记”。一年来,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担当责任,他用汗水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他用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信仰与信念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驻村后他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要求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认真走访调研,吃透村情民意,制定脱贫规划,对接政策落地,趟出致富路子。一年时间里,他为村子发展争取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一个,协调争取资金11万元,招商引资项目一个,总投资1500万元。如今上山庄村的村容村貌不但焕然一新,而且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们挣钱的渠道多了,他们的脸上也绽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抓班子、带队伍,提高村两委凝聚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治好村子得先抓好班子。在驻村帮扶的那一刻起,种延宁就牢固树立了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思想,具体到实际中就是“开会、干事、定好位”。“开会”并不是简单的开会,而是通过开会,增进村委之间的交流,形成村委议事、办事制度化。驻村之前上山庄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有事就开会,没事半年也开不了一次会,村委之间沟通交流很少。“第一书记”到村后,就多次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大会,逐渐形成了定期召开会议的工作制度。“干事”就是让村委成员参与到村里的每件事中。村委成员不能仅仅以村民自居,要集中到“干事”上来,通过“干事”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特别是在农忙时,群众面临人手不够的实际困难,村委会带头想办法,化解难题,与群众一道渡难关。“定好位”是指“第一书记”要准确把握好自己在村委的位置。种延宁对此深知,坚持“第一书记”是做面对困难时的“第一书记”,是做村支书身后的“第二书记”,是做取得成绩之后的“第三书记”观念,开展好村内各项工作。经过半年的共同努力,上山庄村两委能力素质显著提高,村班子团结坚强,领导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升。多举措、促创新,理清精准扶贫思路  多样化种植赋新意。村情村貌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扶贫办法也就存在差异。上山庄村是传统农业种植村,有传统养殖优势,又具有其他村庄不具备的天然条件。为此,种延宁组织村委会、村民参观互帮养殖基地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进行牛羊养殖,鼓励致富能人劳动贫困户并开办了上山庄村第一个养殖合作社吸收14户贫困户入社发展养殖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整合资源见效益。加快致富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脱贫的根本保障。经过多方摸索,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乡村旅游"说干就干种延宁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改“输血”为“造血”,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投入资金一千五百万元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以此带动整村经济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休闲娱乐、户外锻炼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鼓励有能力的的贫困户和其他非贫困户进行有偿劳动。“乡村旅游项目运转后,村民除了土地出租直接带来稳定的收入以外,还可以带动上山庄村的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使村里的大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的单一手工劳作上解放出来,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负担,也可大大减少劳动力的浪费;项目区建设完成后还将直接解决村里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全村近150余户人家将以合作社形式得到分红;在项目区,村民还可以搞商业、办农家乐;综合起来,村民的收入一定会大幅增加,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将使上山庄村民脱贫致富。在上山庄村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道路修建、政策落地等方面,种延宁也倾注了不少心血,将所有村路安装了121余盏LED路灯,扩建了广场,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治理了河道,实现了村子几代人的梦想,改变了村子落后的面貌。
  如今的上山庄村,打牌拉呱的少了,喝酒的没了,吃闲饭看热闹的没了,在上山庄村村容风貌显著改善的同时,村民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创业致富的激情也被激发了出来,如今该村已经不仅仅是走在脱贫道路上了,而是正大踏步奔向致富小康的生活。然而第一书记种延宁的长远目标是,把村子扶上旅游业之马,然后再用好政策送上一程,“美丽回归家园,群众直奔小康”就不是梦,当城里人打开乡村美丽风光的时候,上山庄村也就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