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公安英烈 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皆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03.04.2018  22:5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凄美,扣人心扉。欣赏之时,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大问号?慎终追远,家国同祭。一年清明时,无疑是缅怀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一个扫墓祭奠的节日,为什么要叫清明节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百度。它的注解里有一句话使我获得情感认同:“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所有以国计,以人民计,为国民承担生命之重的人,我们都该铭记,都该祭奠。  

对于为国捐躯的烈士的认知,警察恐怕最有发言权。战争年代,烈士成了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存在;和平年代,警察群体是烈士最常见的存在。  

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361人,“一天牺牲一名民警”的残酷现实,让更多人看到警察这个群体的职业坚守与奉献。十年来,青海省公安民警因公牺牲103人,因公负伤238人,终生残疾46人。这意味着,每年有10名民警牺牲、近24名民警流血负伤、5名民警终身残疾。这一组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数字,是青海公安民警最伟大的忠诚底色。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大家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几乎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这些年来,每当看到公安民警舍生忘死、感人肺腑的事迹,我都深受感动;每当听到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  

诚如鲁迅所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因为这些无数英烈脊梁们的牺牲奉献,我们的国家才拥有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正是因为这些无数英烈脊梁们的牺牲奉献,我们的人民才享有今天幸福美满的甜蜜生活;正是因为这些无数英烈脊梁们的牺牲奉献,我们这个民族才得以高度自信地立于世界。  

强警,就不能忘记英烈。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无需惊涛骇浪的洗礼。在公安队伍里,有很多因公牺牲的警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忘我工作,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最挚爱的公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奏响了一曲曲热血铸警魂、忠诚绘春秋的壮丽凯歌。英烈,是我们共同要记住的名字。  

先哲认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清明时节,祭奠先人,就是追思生命源头,在感受“祭如在”中与先人对话,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认真省思人生的意义。在缅怀英烈的庄严仪式中,追念与敬慕先烈精神,更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你的光荣与梦想,会被一次次夯实。人生向上的动力,家国天下的逻辑,社会秩序的安排,便这样薪火相传于清明之季、生死之交。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使命光荣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理当继承英烈的英雄气概、家国情怀,以他们为标杆榜样,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创造出不负国家和人民、不愧前人和后人的历史伟业。  

祖国无战事,警察有牺牲。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愿警察当英烈,我们不为向死而生鼓与呼。我们祭奠忠魂,追思先烈,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我们铭记、感怀的同时,饮水思源,清心明志、昭穆秩序;我们自省行动是否怠惰,信仰是否蒙尘。  

如此,就是清明本意吧!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