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公里综合管廊明年建成

27.01.2016  11:01
  “重点抓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
  “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
  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着一个个关乎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关心西宁发展的市民对这些新概念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什么是海绵城市?西宁市有没有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对西宁这座高原古城有什么用?
  综合管廊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到底智慧在哪里?
  ……
  1月26日,带着一系列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记者连线了西宁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和西宁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我们惊喜地发现,西宁对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然展开,一幅美丽的城市规划图让我们看到了“幸福西宁”的未来。
  城市将会
  像“海绵”一样吸水
  【小档案】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的蓄水、排水系统比喻成海绵,遇到降水时,城市能够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而在干旱缺水时,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城市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运用得更加平衡。
  【新概念】整座城市将会像“海绵”一样吸水。
  【新发布】2015年10月,我市在完成初次申报工作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试行)》及《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图集(试行)》,并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审后予以发布执行。
  【新进程】2016年,我市将继续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强海湖新区示范区17.24平方公里的引领示范作用,结合3年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试点区域的项目落定和建设,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东至建国路、西至海湖路、南至南山路、北至湟水河,共16平方公里的中心地带与示范区的协调发展,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的利用,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新目标】紧紧围绕“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海绵城市提出的目标要求,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百姓点评】无论从城市建设角度,还是以解决民生为出发点,西宁积极争取“海绵城市”试点,都是一项惠民之举。
  45公里综合管廊明年底全部建成
  【小档案】综合管廊也称“共同沟”,是指将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在这个空间内可以容纳市政、电力、通信、燃气、给水、供暖等各种管线,以及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检测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消防设备等。
  【新概念】如果我们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个巨人,地下综合管廊便是这个巨人体表之下的“血管”,其中的管线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是城市的生命线。
  【新意义】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可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同时,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
  【新进程】师大新校区、小桥及小桥东片区、西川新城片区、南川片区、多巴新城片区、海湖新区、城东区等7个片区,共19条道路下综合管廊,总长度约45公里,随道路建设实施,同步建设分监控中心5座。项目总投资估算约42亿元,计划今年3月开工建设,2017年底全部建成。
  【大效益】在开展补充、更新、扩容时,可以减少路面重复开挖的次数,减少对道路园林绿化的破坏,节约多方面的养护、修缮费用。传统管道一般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而综合管廊使用寿命可延长至100年。
  【西宁特色】西宁市综合管廊秉承“集约、智慧、生态”的理念,具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及海绵城市理念,把西宁市综合管廊建设成集约的管廊、智慧的管廊、生态的管廊。
  【百姓点评】城市地下建设是外边看不见的“里子”,“里子”工程做好了,城市才真正有“面子”。
  2016年全面启动智慧西宁建设
  【小档案】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新概念】让城市生活的各方面都达到智能化状态。
  【新方向】2016-2017年,全面启动智慧西宁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高效、惠民为特征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智慧应用在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推广,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新目标】——2016年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升级,两化融合成效初步显现,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能级跃升、示范带动效应突出、重点应用效能明显、相关产业信息推广的良好局面,成为纵向服务省内、横向连接西北、辐射全国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高原信息港。
  ——2017年底:基本实现教育、就业、卫生、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及环保应急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智慧化协同工作,为市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2018年底:全面建成规划内的“智慧西宁”应用平台,不断完善重点工程与其他智慧化应用系统。
  【新进程】2016年实施的重点应用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管网、智慧林业、智慧社区、智慧产业、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园区和智慧医疗,主要涉及民生领域。
  【新体验】游客李先生携家人逛西宁野生动物园,在门禁处,轻轻一刷门票上的二维码就进入了园区。进入园区,轻轻一点手机就可以享受免费WiFi,游览途中可租用语音讲解器,也可在手机导览界面的引导下游园。
  【百姓点评】“智慧”无处不在,足不出户网上购物,了解道路信息和交通状况……“智慧城市”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期待着西宁“智慧城市”建设得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