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促进综治暨平安西宁建设新发展

07.12.2016  19:02
来源:西宁晚报

  黎晓刚 摄

 

   今年以来,西宁市综治(平安建设)和法治西宁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微创新”,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有效推进了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的法制化、精细化、信息化,为实现省委“131”总要求和市委“12315”总目标、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平安西宁”、“幸福西宁”创造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微创新

  提升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

  亮点1:评价机制改革推进社会治安“微警务”工作模式

  西宁市公安局把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改革作为公安改革的重点工作,在坚持警务工作与服务民生并轨同步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案件的攻坚,更加注重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回应好群众的呼声。通过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有效推进了警力、精力、保障围绕警情服务实战,各分局和派出所根据治安分色分级结果,科学调整警力部署,促进了全市有限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警力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亮点2:“商户联防”营造中区商业繁荣的社会环境

  城中公安分局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以派出所为巡逻防控指导力量,以辖区商户为主要行动力量,实行“七户联防联保”模式,率先构建了全省首家“商户联防机制”,即每七户为一个单位,实行每周循环制,每天由其中一户出一人,负责七户商铺的治安防范工作。“商户联防机制”的推行,打造了商业繁华区商铺之间相互守望、互帮互助、共防共保、共治共享的防范格局。

  微应用

  促进平安西宁建设上台阶

  亮点1:数字化模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西宁市公安局优化整合视频监控系统,推动社会视频监控点从“零散分布”向“多点联网、连线成片”发展,建成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体系,实现了“双网双平台”,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信息为基础,“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现代警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在街道、商场、广场、公交、火车站等治安复杂公共区域,建成并联网视频监控探头8000多个。与此同时,强化科技新运用,建立了多个微信群,为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办好事情、鼠标手机一点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延伸了工作触角,拓宽了服务渠道。目前全市公安机关注册警务微信群及公众号600余个,其中“掌上公安”创办以来,民警解答、受理群众咨询、投诉57件,预约办事、办证1440件,防范风险隐患31处,解决实际问题42次,以亲民为民的实际行动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亮点2:新技术开发助推“平安西区”建设

  为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源头治理,城西区积极争取资金,全面推进新技术在综治暨平安建设领域的应用,先后安装3000余个高清视频探头,在人员密集地段设置人脸识别技术试点5处,智能卡口试点2处,在大数据采集应用和“云计算”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确保建设的高清监控探头发挥长效作用,及时了解高清视频的运行状态,西区政法委借助外力研发了GIS地图软件,实时监控视频探头运行状况,为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针对城市管理盲区和边缘地带盗车、抢劫案件较多的问题,在玉树新村小区试点开展了“小技防”应用工程,有效压降了小区及周边盗车、入户盗窃、抢夺案件的发生。

  【微机制

  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亮点1:调解驿站开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思路

  大通县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破解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难题,同时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功能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创新举措、强力实施,打造了“一个指导中心+三级调处平台+四化信息系统”为基本框架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通模式”,形成了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导中心为枢纽,以乡镇(村、社)“1496矛调驿站”为基础,以专业(行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以基础信息数据化、排查调处流程化、管理工作网络化、监督评价机制化的“四化”联网信息系统为依托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1-10月份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914起,调处1886起,调处率为98.5%,尤其对23件突出矛盾纠纷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案和职能部门联动调处,全县调解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

  亮点2:专业调解破解矛盾纠纷调解难“瓶颈”

  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切实解决医患关系紧张,伤医、医闹等矛盾纠纷频发的实际,城西区成立了医患纠纷调处中心,通过在省级医院、市管民营医院建立联络员,在社区设立信息员等措施,利用建设的高清探头联网应用,对辖区各大医院公共区域发生的医患纠纷、医闹等现象进行实时监控,搜集有效信息,进行及时调处,同时从健全领导机构、聘请律师、建立医学专家库、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着手,健全和完善了调处中心相关制度,有效提升了化解医患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城西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功调处纠纷5起,成功率达100%。

  亮点3:“多元联动”解决农村家庭矛盾纠纷突出问题

  湟源县坚持“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为阵地,通过集中排查,分类梳理因婚姻、道德、赡养、抚养、医疗、教育、就业、残疾、房屋产权、经济纠纷等因素引起的各类家庭矛盾纠纷,建立综治、妇联、法院、司法、公安、教育、卫生、社保、就业、残联、工会、团委、民政等各职能部门多元联动、上门服务的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促进了“枫桥经验”湟源化,有效化解了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今年来,全县共排查各类家庭矛盾纠纷407起,占社会矛盾纠纷总排查数的50.7%,调处388起,调处率为95.3%。

  微组织

  夯实综合治理基层基础

  亮点1:民族团结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城东区国际村社区党工委把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和社会治理作为社区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地区司法所、辖区单位为主要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具体工作,积极协调和动员社区各方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和平安建设工作。社区以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完善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了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开展全程代办、预约、上门办理等优质服务,做好了辖区普法对象和矫正对象帮教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发挥网格员、志愿者、“红袖章”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了群防群治的群众基础。同时,社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主题,深入推进社区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让各民族居民之间平等交流、互相关心、和谐相处,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亮点2:“老党员”协会议出和谐美丽新农村

  湟中县田家寨村“两委”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在村上成立了由前任老支书、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社长和普通老年群众为成员的“田家寨村老党员协会”。“老党员协会”利用自身熟悉村内情况、与村民相熟等优势,协助村“两委”以坐班、入户等方式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在村活动室、卫生室、街道等人口聚集区开展普法、防电信诈骗、安全防范宣传等活动,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出谋划策。自老年协会成立以来共协助村“两委”调解矛盾纠纷13起,在新农村建设、村务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30余条。

  亮点3:探索居家模式打造居民“放心家”

  城北区注重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在把村(社区)组织建设、村(居)民自治、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务社会共治。新海桥社区探索建立了集教育、维权、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之家”,突出一个“同”字;新世纪社区创新建立了"4+5"平安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群防群治新格局,突出一个“联”字;欣乐社区在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中实施“四点半工程”,积极开展“三个一”爱心帮扶活动,突出一个“心”字;朱北村将农村技防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建立视频监控中心,安装视频探头8个,守护村内安宁和谐,突出一个“安”字。经过积极努力,城北区各村、社区初步形成了“一村(社区)一品、一村(社区)一特”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微服务

  提升法治西宁整体水平

  亮点1:法治引领奠定幸福西宁建设基石

  今年来,市政府把村(社区)法律顾问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四区三县投资400多万元为400多个村(社区)聘请了“一对一”的法律顾问,积极引导村(社区)依法治理、村(居)民依法维权,掀起了法治西宁建设的热潮,赋予了“法治西宁”建设新内涵。同时,法律援助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县区积极构建“一小时(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探索试行点援制,切实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保证了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逐步健全,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工作逐步规范,社区矫正制度不断健全,律师执业行为不断规范,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加强。

  亮点2:诉讼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

  为顺应时代要求和法院科学发展,城中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紧扣最高法院关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成了全省首个面向社会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的诉讼服务中心,并按照立案、审判、办公等功能区域相对独立、完善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保障审判业务用房建设的规范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城中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60平方米,按功能划分为案件受理区、诉讼服务区、自助书写区、信息查询区和等候区,设立听证室、评估鉴定室、信访接待室、远程接访中心、速调对接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母婴休息室等,集诉讼引导、立案登记、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于一体,根据诉讼当事人不同需求指导办理相关业务,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亮点3:法制宣传助力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

  城东区韵家口镇褚家营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惠民政策,不断深化“法治村”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创建过程中,褚家营村从最基础的事做起,积极推行“五知一签订”(即知出租屋、出租场地所在位置,知出租人基本情况,承租人基本情况,知承租人相关联人员情况,知从事工作情况或经营状况,签订承租安全责任书)工作法,通过规范管理、治安力量整合、服务平台打造、防范设施建设、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等各项制度、设施的完善和综治力量作用的发挥,有效提升了村民及村内流动人口法律知识水平,有力保障了村庄的和谐稳定。今年来,村委会下辖的各居民小区未发生过重大案事件,也未发生过村民越级信访的现象。

  微治理

  激发平安细胞创建活力

  亮点1:“平安守护”工程守牢北区安宁

  城北区积极探索平安建设新路径,在小桥大街开展了“平安守护”工程,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城北区“平安守护”是集维护治安、查处违章、政策解读、法治宣传、意见反馈、服务群众为一体的街区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它充分发挥“制度+科技”的优势,将综治、公安、城管、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进行互联、汇聚、协同和联动,在城市综合管理、高效运营、应急指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安守护”工程运行以来,小桥大街各类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8.4%,“两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3%和33%,有效维护了治安秩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

  亮点2:成果评比促进“平安校园”创建

  为进一步巩固平安校园建设成果,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打造和谐安宁的“平安校园”,西宁市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总结经验,申报治理成果,开展评比活动,在“平安校园”创建中挖掘出了结合实际的鲜活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贾小庄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古城台小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西宁第十四中学的“准军事化管理寄宿制管理”,沈那中学的“安全教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等优秀成果,积极探索了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安校园文化建设、寄宿管理问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规范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