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华:关于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思考

18.11.2016  17:05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1期

      优质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教师教育、培养卓越教师已成为各国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政策举措。2014年,多个国家在国际教师职业峰会上围绕“卓越、平等和包容性——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提出应重视优秀教师对卓越与公平的重要性。同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存在主要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模式改革为重点,力求从源头上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师资保障。  

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问题,2014年9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为总体要求,以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举办教师教育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特点任务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教领域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从创新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反映基层创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相关院校在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三是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遵循不同类别教师的培养规律,分别提出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和目标要求。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方面,明确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全方位协同的具体内容,提出要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二是在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方面,提出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开展生动有效的就业教育,鼓励引导师范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任教。三是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提出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探索建立社会评价机制,提出试行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四是在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方面,提出高校建立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聘请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进展

  经高等学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遴选,并经网上公示,2014年12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确定62所高校承担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一年多来,项目承担学校高度重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和项目实施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相关省份在政策、经费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一)优选生源,遴选乐教适教学生攻读师范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通过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参与本科自主招生命题等方式,有效深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素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师范生“适教”潜能的考察方法和标准,面试方案包括专家面谈、讲台体验、团队互动和心理测试等多个环节。杭州师范大学按照“三位一体”招生要求,将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面试成绩按照5:2:3比例,汇总本校招生总成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从大学一二年级在校生中选拔优秀生源进入师范专业学习。为加强“本硕一体化”中学教师培养,华东师范大学等增加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人数,选拔乐教适教、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研究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入教育硕士阶段学习。

(二)协同育人,提高教师培养适应性和针对性

  东北师范大学从扩大U-G-S实验区辐射范围、在全国建设“优质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本科实习”转向“本硕融合”等三个方面积极拓展U-G-S平台,促进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有效融合。上海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指向,根据长期合作型、松散结合型和项目委托型三种协同培养模式,建设5个以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课题组共同组成的研究中心支撑“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现协同培养机制的创新。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积极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建立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深度交流机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积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职业学校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和教学基地,积极构建校—政—企—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重庆市建立了由高校、政府、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和中小学组成的“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成立了由22家单位组成的重庆教师教育联盟,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研究。

(三)实践导向,深化师范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利用本校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研制中学数字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养能在信息网络环境下、面向真实问题教学的各学科数字化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学生海外游学制度,力求卓越教师改革项目的每名学生具有一个月左右的海外教育见习实习经历。西南大学建设“师元在线”网络研修平台,开发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测评系统,并与教育创新实验区等机构合作开发建设优质中小学微课程和精品案例资源库。首都师范大学实行“4+6”实习,4周在远郊区县农村校实习,6周在城区优质校实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浙江师范大学以竞赛为抓手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构建了五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系。河南大学卓越班学生在开封市一些中学开展“一对一”跟随优秀教师见习,并赴全省各类中学实习,作为中学教学名师助手,全程跟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启动修订并全面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培养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卓越教师,力求形成可供示范、推广的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新模式。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适应培养应用型幼儿园教师要求,对培养课程、培养方式、实习见习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重庆师范大学构建全新小学全科教师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并针对新要求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教育与康复2+2整合型”方案。卓越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对师范生做出企业实践教学和职业学校教育实习各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

(四)加强师资,提升教师培养重要的“软实力

  东北师范大学每年有计划地从师范专业相关学科专业中选择10名本科生实行“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连读,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师队伍补充新生力量。江苏师范大学实施“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接地气工程”和“借智工程”四大工程,为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提供有力的教师教育师资保障。郑州师范学院组建了由本校和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省康复中心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等三方面人员组成的项目师资团队,为复合型特教教师培养奠定基础。广东省于2014年启动实施高校与中小学校师资互聘千人计划,计划到2018年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校师资互评覆盖本校所有师范类专业。

    (五)优先支持,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计划举措落地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国共有216所高校申报项目276个,入选率仅为29%。入选的62个院校都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周密组织,举全校之力在经费安排、政策支持方面予以倾斜,保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不少省份也在经费、政策方面积极支持计划实施、举措落地。江苏省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给予经费支持,并优先支持项目学校开展教育硕士学位工作,优先安排师范类专业招生计划,在职称评审中将项目视作国家级教改项目,参与教师优先进入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等。湖南省由教育厅统筹师范生生源,统筹建立实践实训基地800余所,为高校师范生实践实训提供重要保障。

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未来愿景

  作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下一步,我们将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倾斜支持、力推改革、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使计划得以坚持、创新、发扬和壮大。  

(一)加大支持力度

    2015年,中央财政对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在2016年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中专项支持100名教师教育师资。要进一步推动综合改革力度,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在增加教育硕士数量、加大推免比例、加强师生国际交流等方面对计划院校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将加大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宣传表彰力度,组织开展优秀工作案例评选,通过简报、专栏等形式宣传典型经验。各省也要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并对参与改革项目的中小学在办学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着力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化改革。要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计划,是教师教育振兴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之后,我们要在卓越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改革试点,遴选确定一批实验项目和课题,建设一批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破解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怪题、难题,推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招、硬招、新招。各校要坚持培养优秀教师的办学方向,克服改革动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愿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识,形成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建设成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校。

(三)做好交流指导

  教师教育是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人才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周期10年,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关系着“卓越计划”甚至是教师教育工作全局。我们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加强经验交流、定期研讨切磋,更要依托项目办和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加大指导、咨询和检查力度,确保项目的方向、进度和效果。近期,已委托专家委员会分类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研究》,将对计划的实施开展科学研究,并予以有效指导。我们坚持实行改革项目承担高校动态调整机制,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对实施成效显著的,予以相关倾斜支持;对检查不合格的,将取消承担资格。教指委和项目办要切实履责,通过会议、现场、远程等多种方式,做好计划的指导、咨询、检查、服务工作,定期提交进展报告,为“卓越计划”实施积极建言献策。

(四)广泛示范辐射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启动实施在战线上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省份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整体推动本省教师教育改革,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但也要看到,“卓越计划”的承担院校仅仅是全国教师教育院校的1/10,要提升教师教育的地位、加强教师教育的体系、推动教师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各省、各校、行政部门、专家等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发挥“卓越计划”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生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孜孜以求、追求卓越,开创教师教育繁荣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师资保障。

(作者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