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路47号院吃水难题解决了

18.12.2015  08:36

  青海新闻网讯 “我们吃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居民魏旦青露出了笑容,为了等这一天,他和邻居们盼了两年。

  这两天,兴海路47号院的居民代表,将印有“福泽百姓”的锦旗送到了城西区人民政府、城西区建设局工作人员的手中。“两年没有水了,政府帮我们把这难心事解决了,这比过年还高兴。”魏旦青说。

   拒交高额水费 40户居民挑水吃

  兴海路47号家属院,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楼,也是个无人管理的楼院,住着40户居民,其中沿街铺面8家,家庭宾馆2家,这里的卫生环境由兴胜巷社区代管。

  两年前,魏旦青发现自家摊的水费突然增加了。“一个月有时候六十元,有时甚至达八九十元,别人在喝水,我们就像是在喝油。”因此好多住户都拒绝交水费。水费收不上来,供水部门于2013年六七月份停水了,没水吃,生活很不方便,后来有居民动员大家交水费,“水来了大家自然很高兴,可是谁能想到再交水费的时候水费还是很高。”魏旦青说,这期间还维修过一次自来水管道,但是治标不治本。

   街道、社区为居民跑腿

  “47号院是老院子,楼房年久失修,上下水管道设施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导致住户的用水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社区主任许红艳说,尤其是商住用水没分开,所以在水费分摊的问题上住户们的意见特别大。

  没水吃的日子很难熬,这里大多都是老住户,老人们搬到儿女家住,很多人到处提水吃。“刚开始我在朋友家提水提了近一年。”魏旦青说,社区看大家伙儿吃水实在是太难了,兴胜巷社区的工作人员便协调居民到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院子里提水。

  为了解决40户居民吃水问题,许红艳专门请来专家查看,商量维修自来水管道的问题。“当时我们就怕收费问题,做预算时只考虑了上水问题。”许红艳说当时自来水管道的预算是8万元,但是居民一听这钱由他们自己出,就没有人愿意出钱,这事儿又被搁置了下来。

  许红艳将预算的事情告诉兴海路街道办事处书记刘晓萍,“只管上水,不管下水,以后还有隐患,先做预算。”有了书记这番话,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再次找人做预算,最后上下水管道的预算近30万元。

   政府出面,解决居民难心事

  30万元的改造费,这笔费用社区没法解决,办事处也没法解决。47号院吃水难的问题必须要解决,经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多方协调上报,最终在城西区委、区政府和区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区与居民达成协议,居民承担上水管网改造9万元的40%(3.6万元),政府补助25.4万元。

  协议达成了,但是面对的问题还有一堆,上下水管道就埋在24间煤房的下面,这24间煤房是住户擅自搭建的。维修管道,必须要拆煤房,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解决吃水是大问题,煤房我同意拆。”大部分居民同意无偿拆除煤房,对于不愿意拆除煤房的居民,兴胜巷社区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最终达成协议,居民同意无偿拆除小煤房。

  10月24日,兴海路47号院上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开始。

  11月27日,兴海路47号院上下水管道和院内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部完工,40户居民家中有了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