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省会城市新的内涵和形象——西宁市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25.12.2014  11:46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站在新起点,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做出总体部署。

  日历翻回到2013年8月20日,当西宁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治西宁建设的决议》时,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决议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而在这之前,本着立足市情、体现西宁特色的理念,《法治西宁建设纲要(2013年—2020年)》和《关于开展法治西宁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出炉。

  “法治西宁建设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以法治西宁建设为载体,以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提升生活之城、幸福之城新的内涵和形象。”西宁市市长王予波在法治西宁建设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面对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新形势,西宁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法治城市作为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树立城市品牌和提升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以法治建设力促西宁市经济社会协调平稳发展,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生活之城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城市的和谐建设,西宁以自己的生动实践努力打造法治青海的典范城市。

  2013年,西宁市成立了法治西宁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力争用五至七年时间,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地方立法更加科学完备,公共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两年来,法治西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西宁市在连续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的基础上,又获得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为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了依法执政水平、地方法制建设、司法公信力、法律服务质量、法治监督水平、经济法治建设、社会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生态法治建设、基层法治创建、市民法律素质、法治舆论宣传等13项法治建设提升行动。

  结合火车站综合改造、中心广场北扩、北川河综合治理、机场高速沿线整治和城镇化建设,深入开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征地拆迁相关的法律宣传教育,促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宣传有关市容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力提升市民法律素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与此同时,围绕食品安全、民生保障、大气污染治理开展了法制宣传和专项治理,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法治保障。

  充分利用“法律七进”1+N模式、“春风送暖、与法同行”、“法治区(县)”创建等活动,广泛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法治西宁建设的影响力。

  各区县、各单位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精神文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创建法治文化品牌,强化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区域法治文化特色。发挥部门资源优势,通过联合投资建设,建成了城北区柴达木路巷法治文化一条街、城西区贾小庄小学法治文化长廊、文博路法治文化主题街巷、法治文化主题背景104块、大通农村法治文化墙、湟源法治文化健身广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全市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推进年主题活动,丰富法治文化内涵。

  今年,通过开展以“追寻法治梦,筑就中国梦”为主题的首届西宁“十佳法治单位、人物”的评选表彰,深入推进了依法治市,弘扬法治精神,努力营造了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了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街巷、建立4个移动警务平台、开展“阳光审判”、“阳光检务”、“阳光执法”、构建“大调解”等2014年法治西宁建设十件惠民实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林玟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