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农业援青大舞台 携手共创援青新篇章

28.06.2016  22:04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大美青海气候最宜人的季节里,农业部搭台,青海省农牧厅诚邀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市区农委、农业厅局领导、专家齐聚夏都,召开2016首届农业援青成果现场经验交流座谈会,交流两年多来农业援青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健全农业援青的工作新机制,加强相互沟通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共同构建农业援青新局面。

  方式多样,成果丰硕,农业援青迈出实质步伐

  农业援青合作开展以来,从农业部的层面上,青海省农牧业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快青海省藏区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农业援青工作机制;二是农业部首次授予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牌子,促进了青海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了涉农企业合作平台,拓宽了对外交流领域。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援青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实际分类指导,提出今后五年,要打造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和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二是从各级政府、农牧系统、各有关单位部门三个层面强调强化农业援青,增加涉农专项投入,增强工作主动性,抓责任落实,将各项对口支援政策规划化、项目化、责任化,努力形成借外力、增内力,多层次、多形式合作交流、做实工作的新局面。

  自2014年农业部在青召开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活动以来,农业部高度重视,去年专门听取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汇报;农业部计划司牵头抓总体促落实,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同时,各省市自治区聚力援青,鼎力支持青海农牧业建设,在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等多方面支持青海农牧业发展,并呈现出五大特点。

  农业援青力度、投入持续加大。近年来,农业部持续支持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祁连山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并增加补助投入;安排6个县开展草牧业试点、4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6个县为肉牛羊调出大县,加快了饲草产业和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建设力度;将海晏、门源两县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今年上半年,农业部已经落实中央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资金32.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38亿元,增长14.4%。援青项目和资金力度的加大,对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全力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014年6月,农业部授牌设立青海省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今年2月,批复了《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总体规划》。

  两年来,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建立完善了试验区管理制度。出台了指导意见、分工方案、考核办法,明确了各地试验区建设任务。确定了试点创建工作的6项试点重点、30项体制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试点任务。9个试点县、102个试点社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二是推进了有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有7个县通过国家有机认证,认证有机草场6000万亩,认证有机牛羊378万头(只),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整合资金抓推进。去年,整合各类资金3.28亿元,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畜牧业生产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四是巩固了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以草定畜,多措并举地激发农牧民自觉保护生态、自愿监督生态的意识,创新了草原保护机制。

  引导对口援青省市扩大农牧业投入。两年来,农业部积极发挥牵线搭桥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各省市农口部门与各市州政府的联系,主动上门邀请各对口援建省市参加“青洽会”,并到援建地区实地考察和调研,引导援建省市将援青资金投资重点转向农牧业。

  农业部先后协调上海市农委赴果洛藏族自治州调研生态畜牧业建设,协助江苏省农委在青召开了对接商洽活动,组织海东市涉农企业参加安徽农交会,协调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代表团赴江苏、河南省考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使对口援青省市与受援地区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广泛,对口援青省市投资的领域也逐步向农牧业倾斜、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两年来,累计落实各省市农业援青资金3.5亿元,占援青资金总量的17%。

  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两年来,农业部和各援青省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援青工作的积极性,引导东部企业与省内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农牧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农业援青的49个签约项目已开工39个,开工率80%。签约资金33.7亿元,到位11.11亿元,到位率33%。同时,通过“青洽会”又带动了12个合作项目,对加快青海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龙头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援青的支持已成为带动青海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多领域合作交流逐步深化。农业部连续两年委派2名管理干部到河南县挂职,2名博士到青海农牧业遥感中心挂职,并接收我省7名农牧干部在部里挂职锻炼,为青海省培训藏区农业项目管理干部29名。各援青省市农牧部门也委派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团队到对口援建州市挂职、培训。通过双向交流,有效提升了青海省农牧干部的能力素质。

  深化机制,突出重点,推进援青合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农业援青要在“三个着力”上发力。

  一是着力改进服务。认真对两年援青工作进行再总结,突出构建“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一方面,从宏观上做好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强化与农业部、兄弟省市的沟通衔接,做好援青服务,尤其做好与州市对接、与合作企业对接服务。协调解决存在的一些困难和制约问题,重点督促签约项目落地,扩大援青工作成果。

  二是着力创新协作方式。注重运行举措,重点突出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支持,造血与输血深度结合,引进与输出同步发展,保证援助合作内容发挥更大效益。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双向交流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互访考察、座谈会商、双向交流、指导培训、咨询服务等制度,开展深层次合作交流。

  三是着力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品牌提升计划,主打“有机、富硒、无污染、高原”牌,合作生产和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强化青海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以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突破,争取农业部和对口支援省市资金项目援助,加快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高效种植业、都市农牧业、规模化设施农业、创意农牧业等新兴精矿,提升综合效益;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等多种农牧业经营主体,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

      农业部援青

  项目援青保增长,对口支援上台阶,企业援青重成效,科技援青促效益,人才援青有力度。自农业援青以来,农业部安排农牧业发展资金总量达80亿元。援助省市合计投入资金3.5亿元,占援青资金总量的17%,占五年来对口援青工作农牧业总投资的53.8%。合作签约49个项目,3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80%,签约资金33.7亿元,到位11.11亿元,到位率32.9%。2015年“青洽会”通过援青企业又引进12个合作项目。

  同时,农业部下达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3340万元,增配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直通车36辆,建设草原防火站14个。干部交流挂职25人,农业部培训藏区农牧业管理干部36人,援青省市培养青海农牧干部和实用人才695人。

  四川援助西宁

  西宁与四川德阳签订了《“十二五”农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发展飞地经济,建设德阳蔬菜西宁专供设施基地5000亩,基地年输送蔬菜2万吨,辐射收储调运10万吨以上。30余名四川土专家、田秀才来西宁市带动蔬菜基地建设和生产。青海富农草业落户益阳,投资5000万元,建成900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基地,年生产秸秆饲料10万吨,2015年为青海省输送秸秆颗粒产品2000余吨,草坂4.6万平方米,防沙治沙稻草捆等产品3500吨。

  安徽援助海东

  海东2014年参加合肥·青海(海东)“绿色、合作、发展”高原绿色产品展交会,52家企业的9大类80多种名优特新产品亮相展交会,叫响了海东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海东市主管副市长带12人考察学习了安徽省现代农牧业,借鉴了现代农牧业的扶持政策、推进措施、服务环境以及动态管理机制等宝贵经验。

  2015年,海东市先后2次组织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涉及互助树莓果酒、中厚八眉猪肉,民和獭兔制品、蜂产品,循化辣椒酱、纸皮核桃,平安富硒蒜酱、富硒菜籽油等54个品种,会上与外地销售商意向签订订单11份,签单金额达870万元。

  山东援助海北

  2011年以来,山东省援助海北藏族自治州3.59亿元,其中援建了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和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728户,购置农机具106台套,建设高标准日光能温室100栋,并致力海北州草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

  山东省派遣两批次博士专家、7批农牧技术专家30余人到海北实地指导。山东省接待海北州农牧系统考察人员54人次,接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习培训100余人,山东大学和潍坊市帮助培训586人,山东省畜牧系统捐赠海北农牧系统各类款物60余万元。双方农牧系统人员、企业负责人交流互访200多人。目前,海北牛羊肉已打入山东市场。

  江苏援助海南

  江苏省援建海南藏族自治州资金7985万元,扶持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86个、特色种植业基地7个、农牧业产业化建设项目8个,配发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草原新帐篷”2850套。

  企业合作签约1000万元。牦牛肉干等系列产品在江苏省的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在江苏南京举办了“圣洁海南”——青海海南州招商及产品推介会在南京举行,推介7个大类、近80个品种特色农副产品。双方交流互访36人次,苏州帮助培训示范区管理人员1期42人,在江苏南京、常州等地培训农牧系统干部3期6人。

  天津援助黄南

  天津市援助黄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合作项目资金3405万元。其中投资1050万元建成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天津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00万元建成了泽库县有机畜牧业产业服务中心,投资40万元建成了泽库县中藏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尖扎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投资925万元扶持成了泽库县和同仁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40万元建成了同仁县黄果特色农产品基地。

  上海援助果洛

  2010年至2016年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农口项目3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284万元。2011年投资330万元,完成达日县疫苗注射栏建设项目;2013投资1050万元,完成了600万元的久治县牧草繁育基地建设项目,300万元的久治县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蔬菜温棚建设项目及150万元的玛沁县动物检疫服务站建设项目。

  2014投资3852万元,完成2118万元的六县农牧民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1734万元的六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产业化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2377万元,完成2147万元的六县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200万元的扶贫产业项目及30万元的项目规划编制经费。2016年,投资2675万元,完成10个项目全部为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项目。

  北京援助玉树

  北京市委、市政府投入300万元,加强称多、杂多的良种繁殖工作,改善畜群结构。北京帮助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经验交流、草原生态保护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农机具安装保养技能培训4个班次,培训120人,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技能知识和服务基层水平,掌握了新的管理模式。

  浙江援助海西

  浙江投入农业援青资金9690万元。重点支持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特色农牧业品牌建设、产业研究、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以及牧区草原新帐篷等建设。安排智力援建资金160余万元,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700余人次。接受农牧业挂职进修干部12名。指派7位专家团培训100余名技术人员和新型专业职业农民。

  海西州5家枸杞企业和26家农牧业企业在浙江省分别参加了“中国武义国际养生博览会”和“2014、2015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展出柴达木红黑枸杞干果、枸杞籽油、枸杞浓缩汁、枸杞酒、枸杞蜜、枸杞羊、枸杞鸡、柴达木福牛肉、茶卡牌羊肉、螃蟹等四大类50个特色农畜产品。枸杞企业在浙江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品牌营销窗口,15家枸杞企业入驻浙江嘉兴世界水果城打造了柴达木枸杞一条街,现已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