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 富了磨台人

02.02.2017  11:34

  青海新闻网讯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记者来到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磨台村。只见路边停满了车辆,慕名到瞿昙寺的游人被可口的农家美食、干净的乡村小院深深吸引。

  “乌衣巷,这个名字特别。”看到有人进门,“乌衣巷”农家乐的老板谢选德乐呵呵地过来招呼客人。

  “老板,大过年的你不去转亲戚,看样子生意好得很呐!”从西宁来的王文斐和老板开起了玩笑。

  听到这话,“乌衣巷”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你看看瞿昙寺里的人,放假了大家都来这参观旅游,这两天才是做生意的好日子。”

  谢选德边擦桌子边说,一年前家里办起了农家乐,平时生意还不错。我和媳妇想着过年这两天继续开,给店里聚聚人气。这不,年前我们还专门去了一趟西宁,忙活着为游客准备了些“年货”。

  昨天,家里接待了两桌客人,他还请了亲戚家几个姐姐来帮忙。

  “你没算算,按照这几天的生意,你春节期间能挣多少钱?”我们问道。

  “不好说,不好说!从初二到十五,十多天也能挣个一万多元。”

  说起自家的农家乐,谢选德说,我们家的厨子是聘请的,去年下半年,媳妇自己也去其他地方的农家乐学习了一阵子,现在手艺也不错。

  “去年我们花了30多万元,盖了小二楼,一共24间房子,想着好好经营一下。”谢选德的妻子马鸿莲深知,自己要创办一家农家乐,必须要懂得烹饪技术。于是她四处学习,虚心求教。

  经过多半年的努力,她不仅掌握了生焪羊排、馓饭等菜品的烹饪技术,还对农家乐的经营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做生意贵在诚信,做餐饮行业更是如此。从开张那天起,他们夫妻俩就秉承“诚信第一,质量为上;服务第一,宾客为上”的理念。“我们要把饭菜做好,还要做好选材配料。”

  随着瞿昙寺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磨台村也主动借助和瞿昙寺相对而视的地理优势,巧做旅游文章。

  磨台村党支部书记谢有文说,村里这两年来不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村级道路,修建了文化广场,还组织村干部入户宣传,鼓励村民主动创业,兴办农家乐。

  现在村里正在运营的农家乐有两家。还有6家,有的正在申请经营许可证,有的正在抓紧盖房子,老百姓的创业激情都很高涨。

  拓宽经营渠道,依靠瞿昙寺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农家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活水源泉,这也是所有磨台人共同的想法。

  最近,“乌衣巷”的老板谢选德还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说,现在的农家乐模式基本相同,主要是吃农家饭,享受田园乐趣,欢乐的味道还是少了些。

  “我想在乐字上做文章,想办法,想让农家乐文化味更浓一些,比如通过书法记载一些特色小吃的发展变化等等。”

  站在一旁的马鸿莲说,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父亲写的:精准扶贫摘掉贫穷紧箍帽,共同致富戴上富裕金银冠。

  “我们的想法跟对联上写的一样肯定会成为现实,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欢声笑语中,谢选德夫妻俩憧憬着今后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