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农户小党校”:让村民获得更多政策红利

19.12.2017  09:29

  

12月13日,村民孙继寿正在家中的“农户小党校”课堂上宣讲十九大精神。摄影:陈曦

  “过去的几年里,你们觉得村子里的变化大不大?”

  “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我们可是亲身经历了,新修了路灯,新修了道路,整个村子都是焕然一新的……”

  “不仅村子变美丽了,去年还脱贫了,我们的腰包可是鼓了不少……”

  12月13日,虽然寒风凛冽,但是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立树尔村内,村民孙继寿的一句提问,便让一场在自己家进行的党课气氛热闹了起来。

  “这就是我们村里的‘农户小党校’,我们平时会选出村里主动学习党的政策,且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党员,给其他党员和村民讲课,今天讲课的就是这家的户主,内容是给大家讲一讲十九大的好政策。”大通县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立树尔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方明向记者介绍道。

  立树尔村距离县城23公里,于2016年被确定为县重点贫困村,全村共计78户3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79人。自2016年初开始,扶贫工作队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精细实施“八个一批”等扶贫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专项扶贫和帮扶资金共计272万元,通过实施“培育壮大林下鸡养殖等集体经济、强化乡村基础环境建设、扶持家庭产业、完善提升村级管理服务功能”等扶贫措施,到2016年底全村脱贫六项指标全部完成,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200元以上。

  “党的好政策让村子全面脱贫,给了村民们极大的信心,所以自从年初‘农户小党校’开展以来,受到了许多村民的欢迎,许多人都主动来听课,我们也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了不同时间段的课程,并且组建了微信群,会将讲课时间和内容在上面发布,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方明说。

  今年35岁的村民颜庆东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的全部收入除了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外,就只有0.2公顷青稞,全年收入不足2000元。而通过产业发展项目的扶持,如今他已经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养了20多头牛,年收入超过6万元,并且经常利用自己的养牛技术帮助村里别的养殖户。

  “每次的党课我都会来听,如果实在有事情不能来,之后也会在微信上进行学习,我就是靠着政策的扶持脱了贫,如今生活比起过去真是好太多了,所以我想进一步学习政策和技术,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帮助村里其他人一起致富。”入党积极分子颜庆东高兴地说道。

  而在县城打工的村民张富成不仅会尽量参加每一次党课,并且会结合自己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以及自己的体会,主动为村民讲党课。他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变化和家里的变化都是党给的,自己作为党员,不仅要主动学习,更应该尽力去帮助大家,让大伙儿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富。

  “在全乡的9个村里都有这样的‘农户小党校’,大多都是在村民的家中,让大家在发展村子的同时,也可以用平时交流的方式去学习,不仅有政策法规,更有平日生活中用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村民们进行思想武装,让大家借着好政策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向化藏族乡党委副书记杨增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