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也吃上了“手艺饭”

23.09.2016  07:35

  青海新闻网讯 时代在向前。妇女作为时代的一部分,属于她们的印记也在发生着改变。记者通过体验海晏县金滩乡海东村妇女李万梅一天的生活,展现现如今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看她们有了哪些“新面貌”。

  9月8日早八时,李万梅要去青稞地里“选种”。提着灌满开水的暖瓶,背好中午要吃的馍馍,带上手套和帽子,记者和李万梅一起往村里的青稞地出发。

  一路疾行,半小时后到达青稞地。所谓“选种”就是要把地里看着青稞穗发灰、坏掉的青稞拣着拔出来。但是,看似简单的活计,却做得很艰难,钻在青稞地里没拔几棵,手套和袜子上布满了青稞穗的芒刺。一有动作,小小的芒刺就在皮肤上划出道道白色痕迹。而李万梅她们早已习惯,或者对于她们来说,这点“小刺”不足以挡住她们前进的步伐。

  十时,阴阴沉沉的天气下起了雨,雨后的青稞地泥泞不堪,大家停下手中的活,顶着雨回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万梅说起了她七八年前的生活。那时李万梅的生活中还没有打工这个词,她从没想过自己会“走出去”。但是,现在的李万梅也有了“收入”,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添补家用,如今她的生活重心,不再是种地和照顾家人。而今对于李万梅她们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需要钱了不用再伸手问家里‘掌柜的’要了。”

  这些年来,金滩乡政府也在想办法改善妇女们的生活状况。乡上会不定期的对妇女们开展皮绣等培训课,因此金滩乡的妇女们除了打工所得的收入,通过一些技术培训,吃上了“手艺饭”。去年年底金滩乡开展“炕头经济”,鼓励妇女们制作手工艺品,成品由乡上成立的合作社统一收购,妇女们又有了新的收入。

  从青稞地里回到家,点起火炉将淋湿的衣服晾干。闲暇的李万梅拿出针线筐开始绣花。没过多久,李万梅家里聚了七八个妇女一起刺“花样”。记者也跟着体验起了“炕头经济”的魅力。

  记者先从“描花样”开始学起。等描完花样,选好线开始穿针绣花。

  “一把手拿着绣花架,把它固定在胸前。”李万梅从怎么拿绣花架开始一点一点教。

  “运针的时候,小心不要扎到手。”李万梅示范着绣了几针后,把绣花架交给了记者。等记者绣出一个花瓣来,已经是满头汗。

  下午二时的时候,海晏县金滩金硕田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有涛来收购手工制品。李万梅从六月份卖手工艺品开始,已经收入了三千多块钱。李万梅家,电视、冰箱……这些家用品该添置的都已买齐。

  李万梅说:“现在农村里的日子也是一天一个样,妇女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充实。”

  下午六时,妇女们收拾好东西,回家准备晚饭。

  这一天,记者所看到的是,这里的妇女们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记者能体会到的是,妇女们的“新面貌”,不仅只是有了自己的收入,生活有了新变化,更多的“新”是体现在,她们乐于“走出去”,敢于接受新事物,不退缩大步往前走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