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扶贫看青海 省农牧厅:扬起艾斯力金村致富风帆

30.08.2016  21:07

艳阳高照,生机盎然。盛夏8月,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垦片区一年一度枸杞丰收的季节里,毗邻的海西州都兰县宗加镇艾斯力金村蒙古族牧民们也迎来了一个值得纪念的大喜日子。

15日上午,109国道青藏公路诺木洪农场入口一隅,霎时沉浸在一片彩旗猎猎、气球飘扬、乐声欢快、鞭炮齐鸣的喜悦氛围中。一场易地搬迁项目开建仪式的喜庆展开,标志着艾斯力金村牧民新生产、新生活的伊始张扬。

村里欢聚而来的牧民们望着工地上一块“都兰县易地搬迁扶贫村宗加镇艾斯力金村新建规划鸟瞰图”喜颜悦色,赞不绝口:好一个美丽新村。

那整齐划一的靠临国道的两层商铺、新式住宅,以蒙古包大营为中心的弧线型联排房舍及水电暖、通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后排排蔬菜大棚、牛羊棚圈,不但展示出新时代蒙古族牧民现代生活的美好画卷,而且体现了新时期党和政府精准扶贫、与民共筑中国梦的豪情壮志。

欢喜之时,艾斯力金村民自然不会忘记向人们献上一条条哈达、一首首蒙古族民歌,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艾斯力金,是一个纯牧业村。43户112名村民多年仅依托着139万亩总面积草场中的41万亩草蓄平衡草场及年度草原生态补助,销售数千只牛羊和数千斤羊绒生存,经营单一、后发无力,困苦的生活在时光荏苒中磨度。仅2015年初的一场暴雪灾害,就受灾牲畜2500余头只、死亡300余头只、3座蓄棚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0余万元。当今,全村30多公里土路和21公里砂石路没有硬化,老式的土混房屋、太阳能发电、视听条件差、人畜用水靠拉抬等,堆垒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2015年10月中旬,青海省农牧厅对口精准扶贫工作队入村后,经过逐户走访、学习座谈,调查发现艾斯力金村贫困的根源是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缺乏、生产能力低下、产业经营不足”客观事实表面下,受“低文化、旧观念、乏能力、缺信心”主观意识制约所致。于是,扶贫工作队针对性地确立了“一帮两提三扶”的帮扶思路,制定《艾斯力金村精准扶贫规划》付诸实施。

“一帮”强核心——帮扶村党支部,提供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

扶贫先强班子。摸清了艾斯力金村掣肘脱贫的主客观原因,扶贫工作队首先从强化村党支部、两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阵地和能力建设及18名党员学习教育“两手抓”入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领导核心地位,为党支部领导村民致富、党建引领脱贫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扶贫工作队在与省农牧厅农经、科技、经营总站、技术推广站等党支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帮扶活动外,还按照《都兰县村级阵地暨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标准,从都兰县政府争取资金5万元,对村党员活动室进行了维修,增添了室前广场篮球场及健身设备,完善党支部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对干部、党员的相关学习、教育规范于做事前的经常化思想洗礼。与此同时,有目的的邀请村支书、村主任及党员们参加省农牧厅开展的精准扶贫专业培训,组织他们到临近的哈西娃村观摩、学习其基层党组织及生态畜牧业建设成绩;赴天峻县观摩、学习加陇、梅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天峻青海湖源牧业公司发展经验;到黄南州泽库县接受省农牧厅组织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及运行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去乌兰县观摩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情况等。

通过“两委”建设,组织一班人及党员们开展学习教育、观摩座谈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强化了党组织机能,而且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而且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政策、学到了技能、坚定了决心,为新时期艾斯力金村党支部和党员们带领全村牧民定期精准脱贫在组织上与思想上深刻注入了“创新思维、扎实行动”的新鲜时代血液和动力。

“两提”建架构——提振脱贫信心,催生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

扶贫必扶意志。改变贫困村干部群众低迷的精神面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关乎精准脱贫的成败、延续发展的后劲。

扶贫工作队对此从“提高思想认识、提振脱贫信心”两个切入点入手,多次组织艾斯力金村牧民学习座谈和脱贫大讨论。在把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向全村牧民宣讲清楚,分析出好道理的基础上,组织赴外参观学习的班子成员及党员在脱贫讨论会上各抒己见,说见识、叙感受、谈看法、讲现实,真情实意地把各自对艾斯力金村要以人为本、发展集约化生态畜牧业的想法摆上桌面,引发了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竞相发言,尤其是说起了村上的乌达木塔拉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黄牛专业养殖合作社来,大家颇有微言。“乌达木塔拉”是2014年村“两委”利用村民集资购买了100头牦牛创建的村经济组织,但经营以来,由于市场信息缺乏、畜产品销路狭窄、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原因,至今未能成为充盈村集体经济的支柱。对此,村第一书记强调说,“艾斯力金”生态脆弱、灾害频发、草质较差、畜棚及畜草料储备设施不足致使牧业难成规模、产销难以衔接,造成村畜牧业发展成本大、风险高是严峻现实,但作为纯牧业村,落实好党和政府各项涉牧优惠政策是发展指南,巩固好以牧为本的基础是发展根基,借鉴好州内外畜牧业发展成功经验是发展前提,建设好切合实际的生态畜牧业是发展要求,实现好精准扶贫计划脱贫致富是发展目标。村民们要凭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结合村上实际,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提高认识、提振信心,真正树立“我要脱贫致富”的意念,增强“自我造血”的动力,才能迎来艾斯力金村美好的明天。

村民们经过多次讨论、沟通,逐渐在“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发展”三大课题上达成了“畜牧业+”的脱贫致富发展共识。于是,自觉参与技能培训、合作经营知识和管理培训等多项专业学习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向扶贫工作队咨询“精准扶贫”的大小问题也逐渐增多……短短数月里,艾斯力金村牧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要干”的劲头十足。既而,村里以振兴乌达木塔拉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内容之一的多项规划和举措相继出台。

“三扶”带脱贫——奠定发展基石,开拓牧业村发展美好明天

扶贫必蓄后劲。改变艾斯力金村“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生活、生产现状,围绕“畜牧业+”做好基础文章,融合生活、生态和产业链条,方能增添综合发展实力。

抓住精准扶贫良好机遇,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依据全村的共识及制定的扶贫规划,作出了“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扶持产业扶贫”三头并举的决策,并逐步实施。

对口帮扶企业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除对特定贫困户住房、就业一帮到底外,还为村上减少转场成本的难以通行的夏季牧道路段实施整修、为党员活动室增添办公设备。为表示谢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于7月15日登门向“金辉矿业”赠送了印有“扶贫济困伸援手心系群众献真情”14个金色大字的大幅锦旗;

开建7.5公里村级主干道硬化工程,落实两口光伏提水深井项目;

在向上级申报和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整体易地搬迁方案,并与水利、交通、住建、国土、电力等有关部门签订承诺书,选定了搬迁地址,协调解决了项目,完成了地勘、测量、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

经都兰县政府批准,将区域内原老宗加蒙校闲置校园整体移交宗加镇政府管理,用于村上发展畜牧业;

争取到农牧行业投资,利用已开发的1600亩饲草地开展苜蓿、燕麦、披碱草等饲草种植,建设800平方米面积的贮草棚,以草场、牛羊作价入股推进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扶持2个家庭牧场,打造牛羊舍饲补喂的合作社草膘羊品牌,建设畜禽高效规模化养殖场及防疫注射栏等10个项目;

完成了春夏季草场的巡护,劝退了越界放牧的域外牧民,保持了区域稳定;

解决了贫困户牧民吉日格力的住房、就业问题,协助孤儿德增拉姆、杨增拉姆入住海西州儿童福利院;

确立了草原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

屈指可数的时光里,风雪无阻、勤恳服务。上至省扶贫局、省农牧厅、海西州、都兰县及相关职能部门,下至扶贫工作队,都在为着艾斯力金村精准脱贫、建设美丽新牧村沟通协调、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着智慧和汗水,直至把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变成美好现实,让农牧民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

诚心担当——记艾斯力金村第一书记张保太

张保太的扶贫工作热情如同夏日柴达木盆地炽热的骄阳,烤的周边人们心里热乎乎的。海西州都兰县宗加镇党委书记刘军评价张保太说,他是今年全省评选的优秀党员,是一位敢于诚心担当、干事的村第一书记。

自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后,军人出身且为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副站长、青海省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安局副局长两重身份的张保太,欣然接受省农牧厅派遣,到海西州都兰县宗加镇艾斯力金村担任第一书记。冬至时节,张保太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锤炼自己、干事成业的想法,满怀斗志和热情带领工作队很快扎到了蒙古族牧业村——艾斯力金。

张保太初步调查得知,艾斯力金村是个畜牧业单一、劳动力短缺、饮水靠车拉人扛、生活用电太阳能、村道路盐碱翻浆破损,牧民观念落后,村无集体经济的重点贫困村时,他操着山西口音面带微笑跟身边的人说:“既然组织派我们来扶贫,不管困难有多大,那我们就得做一点实事报答组织的信任,获得牧民的认可嘛。”平淡的话语间让人感受到他热情的心窝里渗透出的刚毅和诚心。

“你们这是在搞虚套套,还不如给我们送点米面,买几只羊来得实在。”扶贫工作队与牧民们接触中听到的一句牢骚话令张保太印象深刻,刺激着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暗下决心一定要和扶贫队员全身心干出个样子来。他带领队员在为期2个月的入户走访调研中发现,艾斯力金村生活、生产条件恶劣是先天致贫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牧民们落后的观念、意识。摸清村子贫困病根后,他坚定地向全队发出了“扶贫重在扶志助业”的动员令。春节过后,他就和队员在村里轰轰烈烈的搞起了一场脱贫大讨论,充分燃起了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和热情。

抓强党支部建设是他们扶贫工作的第一重点。他从抓党员思想入手,数次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学习、座谈、讨论,与省农牧厅农经处、科技处、农经总站、乡企推广、能源站等单位党支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坚持“两条腿”走路,争取到帮扶资金修缮了党员活动室,完善了配套设施,并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扶贫专业培训,观摩学习外县村合作社的先进管理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村班子、党员、致富能手拓宽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提振了信心。

张保太这位豪爽的山西大汉是个用心做事的人,凡事他总是能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村里的德增拉姆、杨增拉姆是一对年仅6岁的贫困孤儿。他们出生不久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后因刑事案被判无期徒刑,德增拉姆只好由其奶奶抚养监护,杨增拉姆也无奈由其叔叔照料。俩长者家中均无劳动力,生活贫困。他了解实情后,为解决两位孤儿抚养和教育难题搅尽了脑汁。有人说“扶贫工作队应该先要顾大局,细节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可他坚定地回答说“解决不了贫困户困难,怎么帮助整村脱贫?”于是,他和队员多次专门到县民政局、州民政局去协调,寻求解决之法,经过半个月奔波,终于与海西州儿童福利院达成收养意向。今年3月24日早晨,在工作队员、县民政局有关人员的陪伴下,他把两位孤儿送到了德令哈市并住进了海西州儿童福利院。那天他和两位孤儿与同行的人们合影时,略黑的脸庞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张保太把目光投放在了改善牧民群众居住的条件上。经过论证,他发现在艾斯力金村就地发展产业、带动增收成本很大,水电路问题就是挡在面前的三座大山。对此,他和队员提出了设想。经向农牧厅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反映后,得到了认可和支持。随后的日子里,他和队员加班加点、边学边干编写易地搬迁方案。为征求村民意见、办理搬迁手续、打点选址和落实资金,他们开着私家车多次在村、镇、县、州、西宁各相关部门来回奔波。最终,当他拿着设计院绘制的艾斯力金村整体搬迁规划图向村里展示时,牧民群众看到村上未来平弧相连的商铺、蒙古包大营、房舍、蔬菜大棚、牛羊育肥棚舍等美丽新村蓝图即将变为现实,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向张保太及队员投去了赞许、信任、感激的真诚目光。目前,项目先期资金已经落实到位,但张保太和队员还在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项目资金而多头张罗。此外,他们为对接都兰县打造109国道沿线旅游带规划,立足八宝山自然资源,挖掘德都蒙古文化,确立了体验式牧家乐民俗旅游项目,并已完成方案编制工作。

张保太和队员把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艾斯力金村夏季转场道路盐碱翻浆严重。为方便村民日常出行、牧民群众转场放牧和人畜饮水,推动畜牧业产业发展,他和队员下好“先手棋”,要先修致富路。经过多方协调,落实了109国道至村牧委会7.4公里的水泥硬化路项目并于6月开工建设。由于村里地下水位下降,老机井取水困难,村西边12户牧民饮水只能到六、七公里外的西西河车拉人扛取水。他们立即打报告反映,多次协调州水利局,落实并实施了两口光伏提水深井项目,可让人畜便捷的饮上“矿泉水”。

为了提升艾斯力金村发展生态畜牧业后劲,他和队员从现实困难着手,拓展生态畜牧业上游产业,上报了1660亩的饲草料基地和10座增效养殖蓄棚建设项目、八宝山防止草场沙化和虫害的40万亩黑土滩治理和病虫害治理等项目。多次协调农牧厅农经处、产业化处落实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启动和“一村一品”项目建设资金,形成了以村上乌达木塔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依托,联合集约式发展方向,引导牧民将草场、牛羊、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作价折股入社,发展饲草料种植,推动畜牧品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条,增加畜牧产品附加值,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时光流逝,第一书记张保太和队员济困扶贫快一个年头了。时间虽然短暂,但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帮助艾斯力金村扬起了致富的风帆,把党的基层干部一心为民、造福于民的崇高形象永远铭刻在了蒙古族牧民心中。(何冰 李富萍 冯太)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