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舞者”今日“羊倌”——记民和航堃农牧科技发展公司创业典型赵航堃

29.09.2015  10:54

   “全国科技致富带头人” 、“青海种畜羊繁殖基地”、“海东市龙头企业”、“海东市创业大赛二等奖”、“县级专业合作示范社”,众多的头衔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经商有道,精明老练的中年企业家,实际上,这些荣誉都属于一位只有26岁的大学生赵航堃。

  1989年出生的赵航堃毕业于青海省艺术学校舞蹈专业,之后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当了一名舞蹈演员,随后又考进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年毕业后分别到西宁、兰州、重庆等地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工作清闲,待遇不错,他却觉得日子过得不咸不淡。“企业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适合我,我喜欢有激情的生活。”赵航堃说。渐渐地,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创业方向是与自己专业并不搭边的畜牧养殖业。

  在创业信心和勇气的鼓动下,他放弃了企业管理的岗位,当起了“羊倌”。对此,赵航堃这样解释:“从小就看着我的父母在搞专业化养殖,我对这个熟悉。”

  初生牛犊不怕虎。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为民和航堃农牧科技发展公司的法人代表。在这里,他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管理、注重营销等方面的市场开拓,系统地学习到畜牧养殖的专业知识,熟悉了行业流程,并积累了创业所需的人脉和经验。

  目前,公司有大学生2人,建有8栋标准化羊舍、饲料库房、隔离室、消毒室、青贮池、办公室、料仓、养殖大棚等,还购置了铡草机、拌料机等机械设备,存栏无角陶赛特种羊369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720只,羔羊3260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农户签订饲草玉米种植收购合同,为养殖户提供技术、饲料、产品销售等服务。

  在记者采访当天,恰巧不少村民正等着结算秸秆的收入。西沟乡裁缝沟村村民李福元拿着票据,从公司财务处领到了近3000元。李福元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0亩玉米,每年光秸秆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8万元左右。

  创业至今,赵航堃带动附近种植玉米秸秆种植户230户。同时,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免费为每户村民发放小尾寒羊8只,共4650只。不仅如此,企业还走出一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并与233户农户签订养殖合同。

  羊羔滩二社村民马海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从2013年和公司签订协议后,养羊150只,每年不仅能收入5万元左右,还学到了专业养殖技术,到年底还可以分1万多元的红包,家庭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行情好,明年我要养300到500只羊”马海明说。

  在养殖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两三年,赵航堃的养殖场规模也逐步在扩大。赵航堃的下一个目标是,申请国家级的种畜羊繁殖产业基地,打造我省畜牧业产业化园区,让更多大学生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