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更加美好的一页

28.11.2019  08:52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厚重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新气息在这里汇聚融合、交相辉映,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的嬗变更突显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今,在门源县东川镇,共浇民族团结之花、共唱民族团结之歌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各族群众在生活中互帮互助互让,在文化上互学互鉴互赏,在发展中互促并进共融,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步。

  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东川镇地处门源县东部农牧区,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汉、回、藏、蒙古等多民族兄弟姐妹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安居乐业。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大潮下,东川镇各村的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镇在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同时大力搞活乡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兴起的药材、蔬菜等特色种植,麻当村鱼儿山生态景区旅游业,红色文化、孔家庄村儒家文化阵地建设……真可谓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正如东川镇党委书记王万平所言,只有在产业、生态、文化等层面同时发展,方能齐力振兴,呈现出一个活力奋进的新东川。

  在孔家庄村,一排排整齐的庄廓庭院粉刷一新,绘有《道德经》《论语》等国学文化的墙面无不展示着孔家庄村久远的文化气息。

  宽敞干净的乡村硬化道路、规划有序的绿化带、林立的太阳能路灯、错落有致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及院墙内独立的卫生厕所,村里广场上三三两两健身的老人、戏耍玩闹的孩子、巷道里拉家常的小媳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在孔家庄巷道里,新农村新面貌处处可见。

  “通过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整洁、环境美化、服务配套化的‘六化工程’,从整体上改善了我们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彰显出了‘生活富裕安康、设施配套完善、环境自然宜居、村容乡土特色、资源节约利用’的美丽乡村新气象。”孔家庄村支部书记刘永军快人快语。

  为了使孔家庄村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从里到外对庭院、巷道进行改造。如今,村庄“脏、乱、差”的现状得到全面改善,整体形象舒适顺眼,成为宜居宜游、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最美乡村。

  民族团结营造淳朴乡风

  以寺儿沟村为例,东川镇乡风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齐头并进,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寺儿沟村通过开展文化四下乡,最美乡村评选等,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通过几年的努力,寺儿沟村制定了全新的《村规民约》,村风民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妇女们组建“妇女文化志愿者队”,以宣讲民族团结、惠农政策、文艺表演、快板等形式传递了正能量,促进了文明新风。”寺儿沟村党支部书记孔庆银说。

  孔庆银还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农家书屋。目前农家书屋里有3万多册书籍,大家借阅最多的还是些农业类的书籍,在每年的寒暑假,农家书屋还会迎来不少的学生。

  把开展文化活动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东川镇如鱼得水。

  “镇上连续举办了九年的文化活动月,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歌手大赛、模拟法庭,加之常规文化活动赛马、篮球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乡风文明、民族团结等方面成效显著。”王万平说,各村的文化广场越建越漂亮,天气热的时候,村上的妇女小孩拿出文化中心的音响,大家跳锅庄、扭秧歌,热闹得很。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多了。

  乡风民俗是传统人文习惯的积淀,寄托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秀美宜居的东川镇各村,山山水水吹拂着古朴的乡风,传承着淳厚的民俗,那些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乡风民俗,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给迈步向前的双脚注入了新的活力,唤醒了父辈儿孙的乡土自信。

  民族团结要加强党建引领

  “365工作室”是东川镇党委政府开动脑筋打造的党建品牌。工作室实行村“两委”会成员365天轮流值班制度,做到为民服务不间断全天候在岗,打造了学习型、实干型、清廉型、领路型村干部队伍。

  “近年来,上门办事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找村干部咨询事情的人也多了。以前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不太规范,乡亲们跑到党员活动室找不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365工作室创建后,这样的事情再没有了。”碱沟村党支部书记翟满仓说。

  “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东川镇还积极打造了尕牧龙上村、下村、却藏、建构、寺儿沟五个幸福大院,凝聚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组织阵地作用也得以发挥,村风民风得到有效治理。”东川镇干部马晓琴说。

  寺儿沟村以前乡风民风差,自2015年以来,村“两委”班子深刻意识到,想改变村庄现状,除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首要的还是要改变村民思想和行为,改善乡风民风,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为此,寺儿沟村以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妇代会为阵地,教育培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

  通过村“两委”会议讨论研究村中大小事务,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提升业务能力;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村民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好小家,建设和谐家庭,促进邻里和谐,并积极参与到村中的民主议事中。

  目前,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已成为教育培训党员群众的重要平台和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治保障、社会基础、物质基础相应得到了保障,村民和谐、邻里友好,积极发展,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寺儿沟村也因此被评为海北州“美德乡村” “最美乡村”。

  “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各民族团结和睦,还是民生幸福福祉,都展现出强大的动力;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的东川镇已经突显出了强大的活力。”王万平掷地有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东川镇,在乡村振兴这份大画卷上,正留下民族团结创建进步更加美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