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六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

29.09.2014  15:29
核心提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改进社会服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重大举策,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把社会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改进社会服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重大举策,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把社会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社会治理创新,逐步改变了以往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单一模式,建立了“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的综合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了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服务体系,社会治理逐步由行政性、管控型、封闭式向法治化、社会化、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能力水平。应当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只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才能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就要科学治理、依法规范。必须转变以往过于注重行政管理的模式,更多地运用科学手段、法律手段、民主手段。注重科学治理,就要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注重依法治理,就要依法调整社会关系,推进依法行政;注重民主治理,就要综合运用民主协商、说服教育等方式,通过平等沟通、协调、引导,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创新社会治理,要把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为重点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干部驻村驻寺、城市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健全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全面规划、攻克重点难点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机制保障。

  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平安建设工作。不断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建设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农牧区村支“两委”,严格监督管理,将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加强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着力发挥单位作用,依托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妥善协调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宣传、动员、组织、依靠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将平安青海建设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各个环节,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社会细胞”,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不断汇聚“小安”、成就“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