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10.03.2016  09:51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对发展基础相对较差的青海来说,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是时不我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围绕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明确提出要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因地处高原,在环境上青海缺乏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和区位优势,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

  “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培养人才能力,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前来青海。”全国人大代表何峰说,今年,我省将启动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团队、领军人物、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带动全省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要培育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企业。“青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不断加快,但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王舰说。可喜的是,目前,我省已全面启动“两个倍增”工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用”联动,着力攻克盐湖锂盐高纯化、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化提升、铝镁合金深加工、光热储能等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创新集群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我国不少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并逐渐成熟,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不断涌现。全国人大代表邓晓辉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新技术、新业务的普及宣讲,让这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运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是保障。“加快建立健全明晰的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制度,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全国政协委员杜德志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就要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藩篱,让一切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新动能,是我们的期盼,也将是我们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