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下功夫让群众“安居” 海西:花本钱为教育“充电”

17.03.2015  15:49

  春节前,市民马桂花终于分到了位于西宁市“和盛园”小区的一套公租房,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她喜悦的表情溢于言表。这个冬天对于马桂花一家来说,暖意融融。

  马桂花一家原先租住在西宁市城东区曹家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生活极不方便。现在这套60多平方米的公租房,和原来的房子比,简直天壤之别。和马桂花一样,2014年仅南川东路151号“和盛园”小区的保障房安置点就安置住房困难户1154户。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关乎群众安居宜居,也是拉动社会投资、推动旧城改造、完善城区功能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为此,西宁市加强保障房建设,逐步建立以棚户区改造为主,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框架。通过对全市四区三县城区内低矮、危旧的连片危旧房进行整体改造,有效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以棚户区改造为主,大规模实施了沈家寨新村“城中村”、互助路北侧、门源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及柴达木路保障房建设项目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全市统筹,统一规划、梯度开发、市区结合、以区为主、各方参与”的原则,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和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户型以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内的可改造户型为主,采取新建商品房面积10%的比例配建。城市棚户区改造原则上以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最小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为主。通过原址回建、异地安置、回购等方式,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逐步改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按照规划,2013至2017年西宁市棚户区改造总量将达到18.9万套,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到2017年全部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两年来,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万余套。仅2014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7790套,占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43%。其中,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40391套,保障房迎来了分配高峰期。

  截至去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事业的投入近6亿元,落实完成了68个教育项目,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保障水平都跃上了历史新高。

  民生为大,教育优先。去年,海西州通过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力度、教育资助力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力度、结对帮扶工作力度,换来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办学水平的明显提高、教育软实力的不断提升等教育的“累累硕果”。全州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建设、藏区教育建设、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改薄建设等项目上投资达59986万元,建设面积达185461平方米。

  至去年底,海西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7.02%;小学六年巩固率90.3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圆满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率106%;职业教育就业率达到96%。同时,去年省政府批复同意组建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已于2014年6月7日正式挂牌,首批招生8个专业,完成首次招生276人,五年一贯制和“3+2”招生547人,实现高等院校在海西零的突破。

  今年,海西州教育工作将继续以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教育规划纲要为重点,以提升内涵、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媒体宣传职业教育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资助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使各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