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青海“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创新意义

25.08.2014  10:54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从全面完成“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战略任务的使命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强化基层组织、做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的“三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创新意义。加强“三基”建设,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攻克薄弱部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固本之策,是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举措,是牢根基、促发展、强根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打基础的鲜明导向,通过加强“三基”建设,不断夯实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

  第一,加强“三基”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党组织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也是国家改革开放成果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大农牧区和基层社区,让各族人民群众享受到党的阳光和雨露的“驿站”。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贴近人民才会更加真实,服务人民才会更加到位,才能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三基”建设,既是省委继承光荣传统、落实从严治党方针的重大举措,更创新性地回答了新时期民族地区加强党建工作中基层干什么、怎么干等现实问题,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第二,加强“三基”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高举旗帜实现科学治理的探索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把省委谋划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蓝图变成现实,必须理顺思想情绪,协调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有效疏导各种矛盾冲突,实现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全面进步、基本能力全面提升。

  加强“三基”建设,是省委六次全会在系统总结和集成了历届省委治青理政的总体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回答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强基固本、从严治党,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如何推动深化改革和法制化进程等重大问题。省委把加强“三基”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部署,把改革精神、法治理念和科学管理的要求贯穿始终,用法治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为实现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发挥牵引与保障作用,是我省进一步提升科学治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选择,必将巩固党在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执政根基。

  第三,加强“三基”建设,是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的探索与创新。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省深入推进,如何将教育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化、规范化、法制化、系统化,变为可评定、可检验、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加强“三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上下联动、步调统一,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把“三基”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持续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净化党的肌体、净化党的队伍,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是指导“三基”工作的全面性、纲领性和系统性文件,是新形势下实现我省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全面进步、基本能力全面提升的行动方略。《意见》结合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两年见成效、七年大变样的“两步走”奋斗目标。“两步走”的目标任务与完成省委提出的战略任务的时间、节奏相统一、相协调、相匹配,既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呼应,又符合我省的发展实际,科学、客观、务实,必将巩固和提升我省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拓宽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路径。

  第四,加强“三基”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探索与创新。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为民第一要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和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青海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发展思维,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才能确立和坚持符合省情的发展思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当前,青海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各种矛盾凸显,要通过加强“三基”建设进一步深化各领域的改革,破除改革发展中的桎梏和藩篱,加速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三基”建设,有利于将国家顶层设计的不同领域的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实现省委提出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加强“三基”建设来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相适应,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要把中央精神和省情结合起来,坚持正确方向,设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厘清改革事项,细化改革措施;要以改革统领全局,以改革的思路谋划各项工作,以改革的办法牵引各项工作,以改革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面部署,系统安排;要坚持问题导向,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从源头和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推进科学发展的机制、路径、方法,着力抓好事关发展全局和各族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改革领域,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加强“三基”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探索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青海特殊的省情决定,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大局和底线。求稳定谋发展,基础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工作集中在基层,无论是党的建设、社会管理,还是推动经济发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推进我省战略任务的难点更在基层。

  省委提出加强“三基”建设,是对我们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稳定强大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探索,旨在解决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性问题。要在社会和谐环境下实现长治久安,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能力基础,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基层基础上,把工作举措落实到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防范和抵御“三股势力”的第一线,要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抵御侵蚀、防止渗透;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反分裂反渗透的战斗力,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各种分裂活动敢于发声亮剑,敢抓敢管;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甄别力和应变力,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真正筑起“铜墙铁壁”,实现青海的社会稳定和谐。(省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