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纠纷的前沿阵地

07.03.2018  01:11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法院的第一道窗口,是架起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桥梁”,也是最直接面对群众、感受群众所需所盼的第一线。不仅如此,诉讼服务中心也是宣传法律的课堂,倾诉烦恼的场所,化解纠纷的前沿阵地。

        2016年11月15日,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后,便民、为民、快捷的司法为民举措成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正在全省乃至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报记者也有幸参与其中。3月1日,记者走进了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体验“一站式”诉讼服务。

        上午9时  便捷的导诉服务

        一走进宽敞明亮的服务中心,耳畔边传来了温柔甜美的声音。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事情?”一位着装整齐的年轻导诉员面带微笑地向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问候。

        “我想咨询一下合同纠纷立案需要哪些手续?

        “需要身份证、起诉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导诉员耐心地回答道。

        简短的对话,热忱的服务,或许这些只是导诉员或者法官并不起眼的日常工作,但对于群众而言,能一下子解除踏入法院大门的紧张感和陌生感。

        站在诉讼服务中心细细打量,记者发现服务中心配置了便民区和等候区,配备了桌椅、纸笔、饮水机供当事人使用。同时,为了给当事人节约时间、节省开支,还特别配备了电脑和打印复印一体机,当事人可免费打印复印诉讼材料。以往当事人要打印复印材料需要到外面找打字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除此之外,诉讼服务中心还有三台电子终端显示屏,分别是诉讼服务一体机、叫号机和法院门户网站显示屏和一部自助充电终端。据了解,诉讼服务一体机可以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只要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看案件进展状态,信息化使司法审判服务变得更加贴心周到。

        上午10时  网上立案

        实现“一次都不跑

        城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渊说,在网上立案很简单,就像注册邮箱一样,只要按照网上操作指南进行提交资料,就不会有误。提交资料成功,5分钟后法官就可以看到起诉状、诉讼材料等,随后法官就会对此一一回复,如此以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缩短了时间。从原先需要的7个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1至两个工作日。

        网上立案是指法院通过网络接受群众提交的一审民商事案件的起诉状和相关诉讼材料或申请执行书并在线审查的一种便民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群众可以在家里或者任何有网络的场所线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或申请强制执行材料,实现“一次都不跑”即完成案件的立案登记。

        2015年7月30日,原告郭某与被告青海省某水利水电有限公司签订了车辆租赁合同,约定郭某将自有的一辆猎豹皮卡车出租给某公路改建工程某标段项目工地使用,租金为每月7000元。2017年2月27日由该公司项目经理唐某签证,并由该公司盖章出具结算证明,证明被告拖欠原告车辆租赁费总计11100元。现原告经多次讨要均无果,故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遂将其诉至城西法院。

        2017年3月7日立案后,城西法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同年4月12日,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被告青海省某水利水电有限公司支付给原告郭某车辆租赁费11100元。

        这起车辆租赁合同纠纷案是城西法院积极探索网上登记立案新模式后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去年网上登记立案61件。

        上午11时  上门回访当事人

        春风吹拂耳畔,让人心里感受到了温暖。走在回访的路上,法官助理王孜力哈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要去一名当事人的家里,当事人叫小华(化名),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得了脑溢血,现在瘫痪在床,常年由小华照顾,小华的母亲想在清醒有能力的时候将房子过户给她,但是困难重重……

        不知不觉中,记者随同法官助理王孜力哈来到了当事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地矿小区家属院,刚进家门就看见小华的笑容,紧接着屋里传来声音。

        “法官,你们来了,欢迎你们!

        “  嗯,我们来了,最近身体好点了没?我们来看看您?做个回访工作。”

        “好多了,你们来了我很高兴,快坐下,快坐下!

        简简单单的嘘寒问暖,让记者从中看到了当事人对办案人员的感激之情。小华的母亲满脸笑容,说道:“你们辛苦了,为了我的事情跑了两趟了,我都不好意思了。”“没事,阿姨,这是我们的工作。

        2017年9月4日,市民小华来到城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对继承房产一事进行法律咨询,希望法官能够帮助她继承到房产。

        咨询过后,小华带着相关资料来到法院立案。次日,法官在便民诉讼联络员的陪同下上门开展诉讼。最终,小华及母亲心愿达成。

        当回访结束回来的路上,记者采访了法官助理王孜力哈,她说道:“此案中原告和被告都是一家人,她们希望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她们的难题。我们了解诉求后,根据她们的诉讼材料及相关证据作出调解。最终,双方都很满意,并在调解书下达的第二天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便民诉讼联络员受法院委托开展调纠纷、收诉状、送文书、助执行等多项工作。城西区有38名便民诉讼联络员。

        其间,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马娟告诉记者,便民诉讼联络员制度是在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一安排下,在辖区各村、社区聘请熟悉当地社情民意、具备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水平以及具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人担任便民诉讼联络员,并对其开展教育培训,建立联络员名册予以公布,更加方便群众诉讼联络。便民诉讼联络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八员合一”上,即与法官沟通的联络员、向法庭传递信息的信息员、带头守法的示范员、遵纪守法教育的宣传员、群众问题热心接待的接待员、引导诉讼的引导员、不和谐因素的稳控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上午11时30分  诉讼服务中心大厅

        城西法院成功审结我省首例运用“余杭模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

        经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城西法院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青海分公司”)多次沟通协调,就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余杭模式”试点工作达成一致意见,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聘任了人保青海分公司员工魏恩隽、夏春平为城西法院交通事故人伤理赔便民诉讼联络员,负责涉及人伤的道路交通事故诉讼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并在人保青海分公司设立了庭前调解室,“余杭模式”正式启动。

        城西法院收到原告宋某诉被告张某等四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经审查,该案承保人为人保青海分公司西宁市海湖支行,故城西法院于当日便将该案移交至人保青海分公司。经人保青海分公司便民联络员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和赔付标准进行调解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人保青海分公司申请城西法院对该调解协议予以确认。经法院审查认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符合司法确认法定条件,遂制作了民事裁定书,对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予以确认,双方当事人当场履行完毕,至此该案圆满解决,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法院的“第一窗口”,是人民法院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外界展示人民法院文化的地方,也是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