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民族教育步入快车道

26.02.2016  01:38

  一座座现代化中小学校拔地而起,成为了化隆地标性建筑。

  “双语”教育广泛普及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方针政策,把教育事业置于发展首要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民族教育作为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经济和民族事业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构建协调发展民族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以规范办学为前提,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督导为抓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惠民实事得到落实。

  同时,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师生德育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升师生整体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目前,化隆全县共有学前教育场所、中小学校275所,其中幼儿园59所,教学点126个,小学7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4所(含民族中学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学生36881人,教职工1873人。全县“双语”教育涉及14个乡镇55所学校204个教学班,其中小学51所173个教学班;初中3所22个教学班;完全中学1所9个高中教学班。 “双语”教育生源主要集中在雄先、查甫、金源、塔加4个藏族乡和德恒隆、初麻、石大仓等乡(镇)的藏族村,共有学生4304名,其中小学2736名,初中1112名,高中456名。现有双语教师106名。

  在改善办学条件中,化隆县教育部门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初中改造、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等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以此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1年以来,共实施各类项目345项,总投资6.87亿元。使教育阵地成为了化隆县最漂亮的场所和地标性建筑。

  在这一工作中,化隆县教育部门优先加大“双语”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的投入力度。2011年以来,争取标准化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资金1.43亿元,先后修建德恒隆民族寄宿制小学、县民族中学、金源科巴村幼儿园、查甫乡下曲加等39所“双语”学校,总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着力改善“双语”教师生活条件,2012年以来,为“双语”学校修建教师周转房385套,有效解决了广大教师的住房问题。优先解决“双语”学校供暖问题。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201.5万元为雄先、金源、塔加、德恒隆中心学校和德恒隆民族寄宿制学校安装了锅炉。全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对民族中学、金源中心、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等9所学校配备信息化设备、体音美教学设备和理化生教学仪器,累计投入1709.3万元。为民族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资水平整体提升

  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化隆教育部门以优化队伍结构为抓手,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选拔和激励三个机制,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中实行平等竞争、择优选任的考核任用机制,将校长、副校长交流和调整相结合,先后选派32名校长到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实地培训学习;选派25名校长参加了省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校长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实施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十星级”学校的全面考评,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配齐、配强、配好学校班子提供了依据。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仅2015年,化隆县教育局向全省公开招聘教师187人,招聘免费师范生10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了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县、镇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支教制度,一年来,共选派58名优秀教师到三类薄弱学校及缺编教师学校进行支教,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配置,减缓了基层学校教师紧缺的压力。

  在师资力量配备工作中,严格实行“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教师聘任制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县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85.7%,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6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2%,取得研究生学历教师16名。为健康发展“双语”教育,2006年至2010年招聘“双语”特岗教师25名,2014年至今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双语”教师22名。同时,不断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近年来先后组织全县“双语”教师在青海师大、青海民大等院校进行普通话、国培、藏区学校教务主任质量提升、民族寄宿制校长、学前教师、“双语”骨干教师、“双语”校长、现代教育网络等培训260余人次。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索南旦增、索南等优秀校长和省级教学能手索南多杰、县级教学能手落旦才让、朋毛措等一大批优秀校长和教师。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化隆全县中小学以“创建十星级学校”为载体,落实精细化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至2015年,全县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达4656名,其中,重点院校上线526名。县民族中学近两年高考升学率达97%以上,共培养本科生23名、预科生47名、专科生252名,若乙么、才让卓玛、东珠仁青同学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2011年以来,县民族中学共培养大学生723名。

  在这方面,化隆教育部门为提高全县“双语”教育质量,配备“双语”教研员,指导全县“双语”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实行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藏语文的二类教学模式。每年对六年级藏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县性检测,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表彰优秀师生,对“双语”教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效,有效促进了“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每学期组织金源、德恒隆和民中等学校的藏语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联片教研等活动;每学期选派市县级教学能手到二、三类地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持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选派一小、二小、民中、一中等学校的优秀教师到金源、德恒隆等基层学校支教,2008年以来,共选派800余名教师到三类地区支教。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配置,有效促进了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严格按标准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2011年以来累计拨付公用经费9685.1万元,助学金4243.6万元,学前一年资助金1470.8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采用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送两种模式,明确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国家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学生、确保将每天4元的营养食品吃到学生嘴里、确保食品安全不出问题,目前已累计拨付资金7905万元;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2011年至今筹集资金708.55万元,资助各族贫困学生1920名。为5501名家庭贫困的历、应届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落实教育惠民政策。2012年出台了六项教育惠民政策,在海东市率先实行高中免费教育,每年有近3000名高中生享受这一政策。

  今后,化隆县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队伍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有新起色,在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不断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