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的“雾霾战” “雾霾假期”,学并思考着

14.12.2015  12:12

  因家中无人看管,府学小学美术馆后街校区教师汤燕对唯一到校的学生进行音乐辅导。通讯员周良摄

  东城区和平里四小研究制定了《雾霾应急自主学习课程表》。通讯员周良摄

  一位五年级学生在家收看《北京数字学校》视频,进行自主学习。通讯员周良摄

   -雾霾日记

   【家长篇】

   “不上学,一点也不高兴”

  12月9日,周三,雾霾(PM2.5指数335)

  小航雾霾天在家学习的第二天。

  中午吃饭时我问小航:“这两天不用每天去学校了,你高兴吗?”

  “一点也不高兴。”小航的这个回答让我既意外,又在预料之中。

  连着两天没出门,这对小航这样爱在户外疯玩的孩子来说真是憋坏了。这两天在家,他除了看书,就是写字;除了口算,就是做题;除了画画,就是练琴;其次,在家里只能和妈妈说话,而在学校有好多同学;最最不高兴的是,今天下午有剪纸课,可惜不能上了……

  为了弥补他上不了剪纸课的遗憾,下午4点,我给他备好了剪刀和纸,让他自己设计图案剪纸,孩子别提多兴奋了,剪了圣诞树、蝴蝶、小雪花、宝葫芦等。这应该是课上老师教过的造型,因为他画得很熟练。希望雾霾天赶紧过去吧。(张慧娟,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家长)

   【老师篇】

   在线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

  12月9日,周三,雾霾(PM2.5指数315)

  雾霾停课之后,我们学校采用在线教学工具应对停课不停学。我在家就可以使用“快乐学”的平台出题,给学生在线布置作业。今天,我在系统中设定了一个答卷的截止时间,所有同学在提交作业后,我就能及时批改,并很快返回到学生的作业箱里,出错部分的相关知识点也能反馈给学生。如果学生需要,在学生端的错题本中,点击“针对性练习”,便可重新获得一份同知识点同难度的试卷。

  今天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学生们对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我还为此特意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对学生来讲,可以通过一次作业获得相关知识点多次训练的机会,这样一个从错到对的获知过程,实际上是自主学习过程。(田媛,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年级老师)(采写/新京报记者杜丁)

  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发出雾霾红色预警后,北京中小学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雾霾假期”。虽说学生和老师都不用正常到校,但正常的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并未因霾停歇,而正以另外一种面貌呈现在虚拟空间中。

  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也在用他们的智慧对雾霾展开思考,一些别出心裁的科学设计正在一些孩子们手中变成现实。

  很多老师和学生正在用他们的行动说明:对于雾霾,我们不会无所作为。

  12月8日清晨,北京市十八中初三年级的教室里空荡荡的。初三学生并没有按时到校,而是在各自家里打开电脑,登录“方庄集群云平台”网络,进入云课堂频道,开始浏览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一天的网络学习计划。

  这是12月7日北京市教委因雾霾红色预警而紧急下发中小学放假三天通知后,方庄教育集群启动的云平台网络教学预案。

   教师

   上传微课在线教数学

  面对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得到锻炼。

  北京171中学数学教师陈凤飞就在雾霾假期里录制了一段微课。一张白纸、一支笔,外加一部手机,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设备。通过这节微课,陈凤飞讲解了抛物线的定义、特点等知识。小小的视频录制完成后,陈凤飞打开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网站,将自己录制的微课,上传到了自己的个人中心。准备就绪后,陈凤飞又将自己的微课发布给教授的班级。

  不到一天时间,课程的学习人数就有490人/次,班级40名学生中有27人完整地学完了课程。从100多分钟到4分钟不等的学习时长,陈凤飞可以看到每个学生迥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都是多次、反复观看了微课。而且在观看微课视频时,经常拖回来继续观看。

  除了教师在在线平台的“微课”教学,一些学校也采取了远程集体授课的模式。

  12月8日早上7点40分,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就利用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通过5间高清直播教室和1间录播教室,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程直播和视频资源的在线学习。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执行校长孟卫东表示,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为保证直播课程的质量,教师们进行了严谨的组内讨论,并制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案。

  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下午16点,北京数字学校在歌华有线电视和网络平台两个渠道的累计总访问量达到368万次,32万学生到北京数字学校学习。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