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走出16位60后部级官员(图)

12.01.2015  18:53
核心提示:  这两天,两位“60后”政治新星引起社会关注。高一即考上大学的维族“天才少年”努尔·白克力从新疆自治区主席位置上奉调入京,这位正部级中央委员履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长。36岁即升任正厅的“搭

  这两天,两位“60后”政治新星引起社会关注。高一即考上大学的维族“天才少年”努尔·白克力从新疆自治区主席位置上奉调入京,这位正部级中央委员履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长。36岁即升任正厅的“搭档杀手”杨卫泽却从中央候补委员、南京市委书记的要职上黯然落马,最终与他曾经的市长小伙伴季建业殊途同归。

  两名明星官员的“起落”,引起了大家对“60后”官员群体的关注。“60后”,顾名思义,就是出生于1960年后的官员。放眼当前的中国政坛,他们已经全面走向前台,其中就包括3位国家级领导胡春华、孙政才、周强和14位正部级干部,他们正逐渐成为国家部委、地方要员、国企高管、高校领导和部队将官的主力军。

  就在新的干部选任条例出台前,年龄是决定官员能否进入后备梯队的重要因素。能在50岁左右的黄金年龄官居部级甚至跻身中央委员会的官员,光靠按部就班是远远不够的,其爬坡之路必有超越同龄人的关键一步。梳理他们的履历不难发现,这些“60后”官员普遍是改革开放头几年录取率只有10%的时候考上大学的,大多拥有高学历,年轻时即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纵观升迁路径,有的从机关或基层公务员岗位上“一步不落”地到点提拔甚至破格提拔;有的凭借共青团干部年龄优势转岗进入党政领导序列;有的在淡化行政级别的高校、国企和科研院所脱颖而出,成为丰富党政机关领导班子结构的“特别代表”。不过,也有的正因为“少年得志”,仕途坦荡,忽略了自我约束,最终在仕途的上升阶段惨淡收场。如近两年被查的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潘逸阳和统战部长王素毅、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海南副省长冀文林、贵州省委常委廖少华、云南副省长沈培平等人。

  北京是中央培养和锻炼干部的摇篮,这几年北京走出的“60后”部级官员全国最多,他们的仕途起步于北京,并最终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其中有1人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2人升任正部,13人位居副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仕途的关键一步吧。

  

姓名

出生

现任职

在京曾任职

孙政才

1963

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书记

北京市委常委

陆昊

1967

黑龙江省长

北京副市长

吉林

1962

北京政协主席

北京市委副书记

陈刚

1966

北京市委常委

北京副市长

肖培

1961

中纪委宣传部长

北京文化局长

鲁勇

1963

中残联党组书记

北京旅游委主任

邓小刚

1967

西藏副书记

北京通州区长

陈刚

1965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书记

北京市委常委

张效廉

1964

黑龙省委常委

北京房山区长

张越

1961

河北省委常委

北京公安局副局长

程红

1966

北京副市长

北京朝阳副区长

张工

1961

北京副市长

北京发改委主任

林克庆

1966

北京副市长

北京大兴区委书记

张延昆

1963

北京副市长

北京顺义区委书记

张建东

1962

北京副市长

北京发改委主任

葛剑平

1962

北京政协副主席

现任北师大副校长

  孙政才,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出生于1963年,39岁即成为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他的上升路径几乎步步关键,但从北京市委秘书长升任农业部长,从地方常委直接提任国务院组成部门主官,在当今中国政坛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