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成效显著 百姓共享实惠

06.09.2017  03:33

  近几年,我省医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理念,注重制度框架设计,实现了县级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并通过组建医联体等措施巩固分级诊疗制度,构筑医疗保障安全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绿色转诊通道高效服务患者

  不久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77岁的赵老太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住进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第三分院内分泌科。由于病情复杂,医院决定把赵老太转往上级医院就诊。这要在以前,赵老太需要自己前往上级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还要提前预约床位,若是上级医院床位紧张,还不见得能住进去。

  可是如今不同了, 三分院双向转诊科的医务人员得知赵老太需往上级转诊的信息后,早已为她联系好了床位。这得益于完善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第二天下午,赵老太就被送往集团总院,由于总院与三分院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总院的医生已对赵老太的病情了如指掌,无需做任何术前检查,立刻为赵老太安排了手术。最终,赵老太痊愈出院。“绿色转诊就是好,省事省力又省钱,实话方便!”赵老太高兴地说。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在我省的不少地区,“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全程管理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群众一般疾患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需向上级医院转院时,由全科医生负责联系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免收挂号费,优先诊疗、优先安排住院,患者康复期时,再由上级医院联系下转至基层医院康复治疗,直至出院。由于可以从中切实得到实惠,这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受到群众的欢迎。以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为例,自集团运行以来,各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3892人次,下转患者3740人次。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

  2016年,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各级医疗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综合医改已从试点探索、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疾病应急救助、商保经办医保服务等方面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2017年,一个个利好消息更是接踵而至——“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初见成效,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利用率上升;正式启动省级退休安置人员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四川5省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住院费用联网结算工作,并逐步将服务扩大至全国所有省份;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全国40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县(市、区)和试点城市,我省西宁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榜上有名……

  在持续深化医改过程中,我省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建立了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为托底的五道医疗保障线。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付比和城镇居民参保率由改革前的104元、37.7%、66%分别提高到现在的680元、76%、98.7%;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对象实际报付比例分别超过80%、90%,五保户、特困户、重度残疾患者费用实现全额报销。

  日前,青海省印发了《青海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青海将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到2020年,建立符合省情特点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未来,青海医改将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省已经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阶段性改革目标,正在努力让百姓获得更多健康红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迈进。

(摘自9月4日西海都市报A06版)

群众享受“健康红利”越来越多
 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使西宁的气温急剧下降,卫生厅
深读经济发展新成就:群众享受“健康红利”越来越多
  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使西宁的气温急剧下降,人民政府
我省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包虫病救治行动 今年包虫病患者全部免费诊疗
  今年,我省不断加大包虫病筛查和救治力度,截止到目前,各地已筛查人群131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65.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