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红利普惠海东百姓

26.12.2017  02:32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陶成君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海东市卫生计生战线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目标。

  冬日温暖的阳光下,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卫生室,只见乡村医生杨春香身穿白大褂、正在忙着给村民把脉、换药水。在卫生室看病的村民李义邦说:“现在就医越来越方便,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看病,而且费用也很低,像我感冒做检查、开药一共花了不到15元。”

  杨春香说,李义邦老两口是村里的低保户,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有义务为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倾心服务。从2017年起,青海省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统一提高5000元,提标后乡村医生人均总体补助水平将达到15000元。其中,乡村医生每年补助13000元,村卫生室水、电、暖补贴1000元,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给予1000元补助。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是深化医改的基本思路。

  海东市在新医改实施以来,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诊疗设备配备方面成绩喜人,实施8年免费订单定向培养计划,每年培养400名乡村医生,加大了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培养,同时不断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和养老政策,为60岁以上离岗老年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贴,确保“老有所养”。

  基层医疗力量的加强,为实现农牧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平安区古城乡黑林滩村村民马伟林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卧病近十年,巨大的医疗费用,让一家人陷入绝望。在我省健康扶贫政策和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马伟林顺利进行了手术,重新站了起来,同时也被纳入重病兜底保障,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希望。

  马伟林告诉记者,瘫痪了8年,本以为生活没希望了,但现在随着扶贫政策的帮扶,自己的病也好了,感觉啥都有希望了。

  今年,平安区被定为国家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区。通过不断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平安区积极落实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围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人员等,努力帮扶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省组建了3个省级区域医联体和5个专科联盟,各市(州)均组建了市县乡紧密型医联体。通过这种医联体的分级诊疗制度,我省各地不断落实健康扶贫优惠政策,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就医便捷服务,开设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专用病房,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不断完善重病兜底保障政策,贫困人口参保率、重特大医疗救助覆盖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今年以来,海东市将健康扶贫作为卫生计生系统行业扶贫的抓手,建立健康扶贫“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了“精准扶贫健康保障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海东市健康保障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构建了市县乡村及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合力推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到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通过全面落实“六减、四优先、十覆盖”政策,海东市投资595万元对精准扶贫的67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投资600万元新建中医馆30个。贫困县乡医疗机构服务不断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了86.4%。

  完善医疗保障,减轻费用负担。对贫困户逐户建立台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建立扶贫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对贫困人口大病门诊、住院、重大疾病治疗实施救助政策,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平安区、循化县从兜底救助入手“保大病”,已为贫困群众购买了“健康保”。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卫生计生系统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到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之中,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全市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推进‘健康海东’建设不懈努力。”海东市卫计委主任马文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