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 喜迎两会特稿:治青理政的伟大实践

25.01.2016  12:05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三一”的总体要求——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

  这是省委坚持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实践结果,是治青理政的最新方略、思路和举措。

  回望“十二五”风雨兼程路,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省委提出了一系列事关青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扎实推进、感人肺腑。

   务实、求索,治青理政方略日臻完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飞速变化的时代,不断提出各种新问题。省委以非凡的智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这些时代问题并及时作出科学回答。

  2012年5月,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三区”战略,找到了一条在生态脆弱、资源富集、欠发达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2013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在全省深入开展。

  2013年末,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青海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方向。

  2014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了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明确了“三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

  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线,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实施意见》,研判了新常态下青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关于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决议》,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

  2015年11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一三一”总体要求,即实现一个同步——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三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打造一个“高地”——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

  回望滴水穿石般的坚持,静水流深似的求索,不难发现,省委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谋划发展定位、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治青理政方略日臻完善、切合省情。

   遵循、实干,沿着既定方略一路奋进

  美好的蓝图,终究要靠实干来描绘;幸福的愿景,终究要靠实干来实现。

  沿着治青理政方略,我们一路奋进。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从及时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市场主体发展大会,到出台工业稳增长新10条举措,再到出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5条措施,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五年间,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

  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从正式实施《青海主体功能区规划》到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从圆满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到扎实推进祁连山、青海湖流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五年间,迈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铿锵步伐。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优势的产业体系——从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到加快重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从降低资源类行业比重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五年间,迈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坚实脚步。

  高举“两个共同”旗帜,“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从召开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到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从着力提高汉族和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的双语水平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五年间,民族团结之花灿烂绽放。

  弘扬优良作风,打造了青海精神高地——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颁布《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试行)》到树立廉福章、尕布龙等一批典型人物……五年间,一座座精神的丰碑矗立在雪域高原。

  循着治青理政方略,无论世事怎样纷繁复杂,我们始终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无论改革多么困难重重,我们始终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可以说,正是由于全省上下以治青理政方略为遵循,一锤一锤敲,一颗一颗钉,青海这艘“高原之舟”才能涉过激流,闯过险滩,劈波斩浪,高歌向前。

   贯彻、落实,治青理政方略落地生根

  市(州)、县、乡各级政府,是治青理政方略的直接执行者。

  “三区”战略提出之后,海东市工业园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进行产业布局,在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在农业发展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借助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抓住2013年9月荣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的契机,在全州上下及时动员部署,制定印发了《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意见和10个配套文件,确定“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五年再提升”的目标,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州创建工作,在理念创新、路径探索、完善措施、创新载体等方面,努力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提供可借鉴复制的经验和路径。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的指引下,海南州提出了“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任务,并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现代生态农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太阳能光伏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建设和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叫停了黄河贵德72公里段梯级电站、共和铁合金厂、龙羊峡碳化硅厂、大河坝地区梯级电站开发等违背科学发展的项目。

  重建之后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启动社区党建工作,强化基层工作力度,在“三基”建设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玉树路径”。

  ……

  治青理政方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为民、务实,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回望来路,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数字,标注了为民、务实的理念。

  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青海金阳光特种钢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贺连寿骄傲地说:“我们的产品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项目中我们公司提供了6000多吨的精轧螺纹钢筋及锚具,这是我们产品在家门口的贡献”。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吉迈镇,索南才仁正在给小轿车换轮胎。虽然忙得一身汗,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以前我只会放牧,哪儿想过学手艺啊。到县城后,我参加了技工培训,现在一个月能赚3000多块钱呢。”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67岁的王有邦大爷看着自己的小孙子,脸上笑开了花:“乡里新建了幼儿园,小孙子上课的时候又是学画画,又是学唱歌。老师还带着小孩子做手工、玩游戏呢!”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林镇石头滩村,村民刘占龙看着刚拿到手的养老保险证明,高兴地说:“过去,村干部除了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还要忙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尤其在农忙季节,我们要办事还得满村找人。现在好多了,村里天天有干部定点坐班,非常方便,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绣案前的藏族姑娘赛措卓玛心中无比敞亮:“只要认真、用心地把藏绣这项技艺学好学精,以后就能够吃上‘文化饭’了,收入也能多出不少。”

  ……

  毋庸置疑,2011年到2015年,在治青理政方略的指引下,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大台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这五年,是青海历史上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回顾过去,我们从历史充满变数的发展中,寻找必须遵循的规律,从时代充满挑战的拷问中,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从2015年到2016年,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时代大幕承接之后,让我们继续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业已证明是正确的治青理政方略,以奋发有为的勇气和魄力,从容应对风险和挑战,开启完成“一三一”总体要求的新征程。(李辉)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