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走出一条青海特色的改革之路

21.01.2016  14:10

  劈波斩浪稳舵前行,策马扬鞭再创佳绩。

  “发展滞后但改革开放不能落后”。省委省政府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把稳“方向盘”,掌好“改革舵”,让改革这艘大船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航行,走出了一条极具青海特色的改革之路。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到关键之年,从三大“国字号”改革试点到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我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直面改革热点,坚持顶层设计与实际结合,实现了改革全面播种、枝繁叶茂、次第开花、硕果累累,多项改革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十三五”蓝图已经展开,相信全省上下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继续积极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海路径,让改革成果的红利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故事: 让“因病致贫”渐行渐远

  站在蕫大妈的家中,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记者有点儿不敢相信:这是据说曾经连电视都舍不得开的人家?

  蕫大妈叫蕫淑珍,家住西宁市城北区门源路,今年61岁。

  自从2004年被查出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用老伴儿的话来说,“家就‘败落下来’了”。看完中医看西医,一个月光药费就将近两千元。几年下来,家底儿被掏了个精光不算,还欠下了亲戚朋友不少钱。

  蕫大妈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几乎走不成路了。医生告诉蕫大妈,要想走路,必须马上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但到医院一了解,手术费用可得一大笔钱。从诊断室里出来,全家人翻遍了所有口袋,才凑出了一千多元钱。蕫大妈的老伴儿攥着钱蹲在地上,哭了。

  转机出现在2009年,我省开始实施新医改。根据相关政策,蕫大妈成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受益者,一家人看到了做手术的希望。

  在蕫大妈家,记者看到了她的医保报销清单,记录了她从2009年起通过医保报销的每一笔费用。

  蕫大妈先后住了三次院,做了两次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治疗费用共花去了13万多元,医保报销了5万多元。加上2012年12月1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在起付线的基础上又再次报销3万元,看病的钱她自己只掏了一小半。

  “做完手术,我又能走路了。现在一个月我自己只花300元用来吃药,比起以前,负担轻多了!”虽然每个月还得花钱买药,可蕫大妈知足了:“如果不是医改,做手术的事儿,我想都不敢想啊!”

  蕫大妈心里也清楚,她这病是无法根治的。但是自始至终,她都在笑,因为——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是的,“因病致贫”的现象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渐行渐远。我省从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置于医改的重要位置,注重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注重基本医疗保障——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注重综合设计、政策配套与相互跟进的叠加效应。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为15.9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大病医疗费用6.5亿元。2015年以来,全省住院医疗救助共9.38万人次,支出资金1.7亿元,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平均为患者总费用的19%。大病医保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构筑起了大病保险安全网,提高了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李欣)

    故事: 撑起一把公平公正大伞

  家住西宁市城西区南川西路的崔玉梅是一名清扫保洁员。2014年6月,她在昆仑西路“汽配城”门前清扫马路时被一辆客车撞倒后住院治疗。随后,崔玉梅来到城西区环卫工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寻求法律帮助。

  接到求助后,援助中心积极受理,并同对方交涉,最后为崔玉梅争取到后期治疗费、营养补偿费等。受理案件的法律工作者李占财说,环卫工人援助工作站的成立,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把法律大伞。

  “没想到援助站的同志能对我的事情如此重视,整个过程下来,我没有花一分钱聘请律师,他们还帮我追来了所有由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真的很感谢服务站的法律工作者。”崔玉梅激动地说。

  城西区环卫工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城西区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延伸和网络建设方面又迈进了一步,同时也是城西区认真落实司法改革的具体做法之一,人民群众也切实感受到司法体制的改革成效。

  近年来,城西区紧紧围绕法治西区建设目标,始终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依法治区的重大任务,着力解决依法治理突出问题,执法司法能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

  西宁市实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及发挥拘役刑教育矫治作用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城西区积极探索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的新举措,并结合西区实际推行了“绿色标签”快速办理案件的工作机制,对符合快速办理的案件,标注“快速办理”绿色标签,有效提升刑事诉讼效率,达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不仅如此,城西区不断推进全省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持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

  为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信访秩序,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城西区不断认真落实行政首长接待日制度和首办责任制,并不断健全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干预等机制,年内妥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6件,使一些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依法依规得到解决。

  此外,城西区还通过深化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实现了对司法活动全过程的流程监控和动态管理,通过实施执法公开和岗位负责制,做到案件在网上公布,实行案件办理终身负责制。

  在此过程中,城西区法院将裁判文书及时上网公开成果,录入案件审判流程信息,把数字法院系统与审判流程公开网有效对接,实现了资源共享。

  大力构建阳光检务机制,建立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利用门户网站、检务微博、政务微博、官方微信平台和“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案件程序性信息网络查询系统,面向社会及时公布终结性法律文书和重要案件信息、案件程序性信息。

  一项项改革,正是城西区司法工作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利益而做的改革。(刁永萍)

    故事: 跟着李福明办理营业执照

  下午两点半,记者走进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大厅时,看到前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变更等手续的群众渐渐增多,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着关于工商登记等方面服务性条款,整个场景显得秩序井然。

  李福明坐在椅子上等待工商窗口负责企业核名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填好的“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表上有几个备选的公司名称。

  可几分钟过去了,惟一的核名窗口处并没有工作人员出现,记者跟随李福明上前询问,原来负责核名的工作人员早就上班了,只是正在里边办公室处理其他工作。由于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门槛的降低,创业成本的减少,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选择自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工商窗口的工作量一下子成倍增长,但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所以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儿。得知原因的李福明表示非常理解,让工作人员先把手里的活儿干完,自己可以等一下。

  一会儿,工作人员办完手上的事儿之后,赶忙出来帮李福明核名,接过李福明递过去的申请表,在电脑里一个个仔细地录入了名字,几分钟功夫就帮李福明核准了企业名称,并通知他在两天以后领取“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目前,西宁市新设立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的核发由之前规定的4天减少为2天,在没有积压件等情况时,甚至当天就能核发,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两天后,李福明拿到了“通知书”,工作人员还仔细耐心地交待了接下来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手续,并且承诺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5个工作日就会让他领到营业执照。这让李福明非常高兴,因为不用像以前那样等上一两个月了,公司早一天办完各种手续,就能早一天开门营业创收啊!

  办结时限的缩短、工作效率的提升,得益于西宁市2014年以来开始进行的简政放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针对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繁的实际,西宁市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共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29项,市级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42项减少到130项,审批事项在西北省会城市最少。针对培育市场主体的需要,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伴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围绕做好窗口服务改革,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还反复协调各部门,落实首席代表制,强化对窗口的授权,推动部门审批服务前移,规范审批行为,提高现场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办事,减少群众的办事成本。(潘玲)

   故事:政策暖阳照进残疾人心里

  “喂!你好,这里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日前,记者来到西宁市城北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呼叫中心看到了这样一幕。“你好,青工社区的马春香奶奶现在需要家庭保洁服务,请马上派人。”

  近日,西宁市城北区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全区具有城北区户籍,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和城市居民最低保障证,有托养服务需求,智力、病情基本稳定且无传染性疾病的149名残疾人将在这个冬天尽享政府暖阳。

  服务中心市场运营部负责人冯建忠介绍,我们引进了由民政部批准并主管的光彩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体系,下设城北区8个残疾人托养服务站,覆盖23个社区,为这149名残疾人免费安装终端服务装置,只需一键呼入到指挥中心,再由工作人员查看用户详细信息并通过回拨电话与用户对讲,最后再将需要服务的信息反馈到就近服务站,便会为残疾人提供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

  如果用户突发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救助,呼叫中心人员回拨三次无人接听,呼叫中心将视为出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派出应急服务大队前往用户家,为急救人员引路并协助急救人员搬运病人并代为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子女,将用户的详细地址和以往病史、药物过敏情况等相关资料一并传达给医院急救人员。

  “需要服务的用户还是挺多的,尤其是周一到周五,能接几十通电话,理发、打扫、陪聊的多一些。”接线员一边说着一边赶忙打着电话询问。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逐步向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法律维权、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产生的费用均由政府买单,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除此之外,服务中心还时常开展爱心捐助、社区义诊、文艺活动等无偿服务。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服务,为其服务机构每人每月享受600元的服务补贴,日间照料服务每月享受200元的服务补贴;居家安养服务为其服务机构,根据服务项目每人每月享受200—300元服务补贴。托养服务按实际托养时间计算折算到月,补助资金由省财政专项资金和区级财政配套补贴。

  来到毛胜寺服务站,肢体四级残疾的刘明亮刚刚吃完饭准备离开,他告诉记者:“我每个月享受政府200元的补贴,经常来服务站吃饭,这里的饭菜很合我的口味,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提供其他服务,会帮我洗衣服,都是免费的,她们的态度和服务都特别好,我感到十分舒心。”

  政府购买托养服务不仅为残疾人办了实事,还为服务人员增加了收入,解决了经济困难。在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阿老师是低保户,家中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父母年老多病需要照顾,在得知所属社区中有残疾人托养的服务时,阿老师毅然决定去社区帮忙,为残疾人托养服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她说:“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在这个寒冬中温暖了我们的心。”(罗珺 李睿)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