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 青海故事:立体交通网铺就跨越发展路

06.12.2015  12:38

  新建铁路1000多公里,青海跨入高铁时代;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万公里,较“十一五”末新增1.3万公里;“一主六辅”机场格局初步形成,“大美青海号”从这里高飞……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我省交通战线捷报频传,5年来超过1600亿元的综合交通建设投入,不仅使交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更加突出,而且让交通这一强大的引擎,极大地推动着青海的跨越发展。

   公路:路网结构日臻完善

  当我们行驶在唐番古道的湟水河畔,行驶在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行驶在“八百里瀚海”的柴达木盆地;行驶在黄南、海南、海北、玉树、果洛的千里草原上,看到一条条如腾似跃的“黑龙”,在绿色的护栏和醒目的标线映衬下伸向无尽的远方;看到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通向白云深处,不禁对青海公路建设有了“阅尽人间春色”的感慨和自豪。

  “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有效落实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实现了“三个基本、两个突破,一个确保”重要目标,即:基本实现各市州通高速化公路、基本实现各区县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基本实现各乡镇通硬化道路,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突破30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突破10000公里,确保全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

  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实现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由“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预计至“十二五”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将达7.5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0.4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增长20.9%。以西宁为中心、连接7个市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覆盖全省58.7%的县级行政区;基本实现县通二级公路;实现98.6%的乡镇、85%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实现市(州)政府所在地和东部地区县城建成1个一级汽车客运站,其它地区县城(行委)建成1个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到66.9%,农牧区汽车停靠站点(招呼站或候车亭)有序推进,村(牧委会)通班车率为83.5%。

  阡陌般纵横勾连的国道、省道、乡村道路,成就了东呼西应、南起北随的壮观,在这新的时代演绎着富裕文明和谐的发展大剧目。

   铁路:枢纽地位日益显现

  青海地处西部腹地,资源储量丰富,铁路运输对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十二五”以来,随着兰新铁路、西格铁路第二线、西宁火车站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成投运,铁路交通一改以往“尽头、低速、内燃牵引”的困局,发展成为“东接成都、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西部铁路枢纽,形成大能力运输通道,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也是中国首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全长1776公里,其中青海境内26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建设工期5年。2014年12月26号该线路的正式通车,连接起了甘肃、青海和新疆三个省份,成为中国西北部的交通大动脉。

  在兰新线开通的同时,西宁火车站经过四年的紧张建设也正式开始投入运营。如今的西宁火车站,总面积从原来的8千平方米增加到6万平方米,固定列车从原来的42趟增加到104趟。单日旅客最高发送人数从原来的22000人增加到36000多人,实现西宁火车站建站以来首次单月进出量人数破百万的新纪录。与此同时,火车站旅客服务系统和售取票系统升级完善,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十二五”期间,我省共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1030.41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66.923公里。建成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铁路,全长763.49公里;建成世界高海拔地区的第一长隧道新关角隧道,全长32.690公里,使得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将由原来2小时缩短为20分钟。建成兰新高铁,使得民和南、乐都南、平安、大通西、门源五地与省会西宁紧密相连。

  目前,两条出省大通道———从敦煌通往饮马峡的敦格铁路和从格尔木至新疆库尔勒的格库铁路,以及纳入铁路“十二五”规划的饮马峡至北霍不逊湖、鱼卡至一里坪、塔尔丁至肯德可克三条支线铁路正在火热建设当中。它们建成运营后,将使青海省境内每一万平方公里的铁路网密度增至38.18公里。

   民航:通航能力日趋强大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青海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而开启新丝绸之路,不仅依靠火车、高速公路,更离不开强大的航空运输网络作为支撑。

  得益于省部合作的深化、行业协作的拓展和机场建设的加快,总量小、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的青海民航业,在“十二五”期间“一飞冲天”,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等主业发展指标全面“飘红”,居西北各省区首位、全国前列。继2011年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2013年再接再厉突破300万人次之后,今年有望超过400万人次,西宁机场也将迈入中型机场行列。

  发展机场,建设先行。“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依托行业利好政策,加大航空运输发展专项资金补贴力度,成立青海航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与东航合作通过金融租赁引进5架“大美青海”号飞机,开创了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发展航空事业的新模式。与此同时,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抢抓机遇,主动进位,先后投资70亿元,加快推进机场建设,相继建成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德令哈机场和花土沟机场,开工建设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果洛机场、祁连机场,启动青海湖机场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黄南机场完成现场踏勘;以西宁为中心的高原区域航线网络不断完善,青海民航“一主六辅”机场建设布局基本成型,一个以干带支、资源共享、管理互通、优势互补的省内机场集群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

  2013年,随着一架A330大型宽体机的徐徐降落,西宁机场进入“大飞机时代”。2014年年底,西宁机场国际航站楼启用,西宁至曼谷、首尔和台北的3条国际(地区)定期航班正式开通,西宁机场作为青海省重要空中门户和对外窗口的作用不断显现。截至2015年10月,西宁机场通航点达到51个,累计开通航线68条,通航国家(地区)3个,通航城市49个,实现了“省会通”(兰州除外),形成覆盖国内重点城市、主要旅游和热点城市、多个国家(地区)的航线网络,成为青藏地区规模最大、辐射最广、连通度最高的机场,青藏高原区域中心机场地位基本确立。

  目前,青海正在加快省内北线、中线、南线交通建设,并以兰新高铁建成为契机,加快建设对接中亚西亚国家的铁路主干线,打造航空、铁路、公路无缝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力争使青海成为国家“向西开放”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马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