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创模之路走出西宁模式

28.10.2014  16:27
核心提示:    十年前,当西宁决定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那一刻,就标志着西宁人虽地处欠发达地区,但是思想上绝不甘落后,西宁要走一条发展与保护并举的道路!  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这座青藏高原上人口唯一超过百万

   十年前,当西宁决定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那一刻,就标志着西宁人虽地处欠发达地区,但是思想上绝不甘落后,西宁要走一条发展与保护并举的道路!

  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这座青藏高原上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环境容量十分有限,但是在发展与保护的艰难抉择面前,西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毅然提出保护优先、走发展与保护并举之路,凝全社会之共识,聚全市人民之力量,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个金字招牌冲击。

  十年创模路,坚持让创建的成果惠及220余万人民群众是西宁坚定不移的目标。西宁市地方财力少,可环境保护是惠及子孙的事情,西宁市政府依然拿出巨额资金投入到环保设施建设中,据统计,创模期间,西宁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前三十年的总和。西宁市地处峡谷地带,气候干燥,这些不利的自然因素严重影响着秋冬季空气质量,但市委市政府依然庄严地向市民承诺,要让百姓白天看得见蓝天白云、夜晚看得见月明星疏,一场向大气污染开炮的治污战役在西宁轰轰烈烈打响。作为西部能源地区,在“创模”初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制约西宁市创建工作的“瓶颈”指标,为此,西宁市以不怕牺牲GDP的勇气,努力降低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其中,仅2014年涉及工业企业治理项目的总数,就达到了前三年之和……

  十年创模路,西宁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净了、城市更靓丽了,走出了一条颇具“西宁特色”的创模之路,为西部城市如何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积累了经验。

  十年创模路,西宁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节能减排淘汰污染产能

  【西宁模式】西宁市担负全省60%左右的污染减排任务,为强力推进减排工作,市政府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通过建立污染减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实行减排目标责任政府考评机制,采取约谈企业法人、下达预警通知、倒排工期、狠抓督查督办等措施积极推进污染减排。

  【创模历程】2011年至2013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减排项目95项,经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核算确认,共削减化学需氧量8329吨、氨氮723吨、二氧化硫27325吨、氮氧化物3227吨。全市特钢企业、燃煤电厂机组全部实现脱硫,水泥企业脱硝工程已全部完工。已建市区、三县(园区)八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新建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始试运行。农业源减排稳步推进,机动车减排已发挥明显效益。西宁市连续三年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11年度被省政府授予“十一五”污染减排先进单位;2012年被环保部评为污染减排先进集体。

  铁腕治污下的蓝天工程

  【西宁模式】西宁市承载着全省40%的人口,为了让市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西宁市在防治大气污染问题上做出了积极响应,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省市领导挂帅攻坚战的一线指挥官,从治污实行市长负责制,到西宁市大气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问责办法、考核办法的相继出台,西宁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铁腕治污的力度,集全市36个部门之合力,全面围剿城市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工业污染、煤烟尘污染等污染源。

  【成效】2011年至2012年,空气优良率连续两年保持在85%以上。2013年按新标准评价优良率为60.55%。2014年1月至9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3.9%。

  【创模历程】煤烟尘污染治理方面:建设规范煤炭经营交易市场,强力遏制煤烟型污染,并加大对三大电用煤煤质抽样检验及驻厂监管工作;治理改造981家1227台2635.05蒸吨燃煤锅炉;2012年年底市区基本消除“冒黑烟”现象,2014年禁煤区域扩展到166平方公里。

  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方面:公交车、出租车天然气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3%;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率先实施机动车黄绿标管理,27条道路限制黄标车行驶;加大黄标车淘汰工作力度,2013年强制报废、注销淘汰各类黄标车4732辆,2014年截至目前淘汰10354辆;四区三县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改造,目前已有70家加油站完成了改造;全市停止销售90号汽油。

  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方面:强化施工扬尘5个100%等防尘措施落实;1138辆渣土运输车全部进行密闭改装,在市区主要道路入口设置12个渣土车辆检查站,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全时段检查;对市区57条重点道路,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并定期洒水降尘;覆盖了13平方公里的裸露地面。

  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方面: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加密监察检查频次,采取日查、夜查、节假日查等方式严格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全时段在线监控火电、钢铁、铁合金、水泥等废气排放量大的企业,对废气排放污染严重的铁合金企业采取限产关停措施;对环境污染重、生态破坏大的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累计取缔中小型加工企业167家。

  碧水工程还清澈母亲河

  【西宁模式】人类逐水而居,自古穿城而过的湟水河就被西宁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近年来,随着工业不断壮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恶化的趋势也逐渐加剧。为还市民一条清澈母亲河,让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2011年西宁市启动了“清水入城”工程,用三年时间,对湟水流域推行污染物“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治污与打造水系景观同行的治水之路。

  【成效】湟水河水质持续改善,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稳步攀升,小峡口断面水质由多年的劣五类上升为四类,达到水功能区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创模历程】截污纳管:近几年实施了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排污口整治项目,治理了西宁段“三川一河”两岸排污口约614个,同时,从2010年4月开始对沿湟及其支流排污口进行集中治理,并对排污口排放的污水通过敷设污水截流管道进行了全部收集。经过三年的整治和收集,市区范围共完成614处排污口,敷设污水截污管191.81公里,新增收集污水能力达到8万吨/日至10万吨/日。建成了西宁市3.5万吨/日中水回用项目并投入试运行。

  砂石资源综合整治:自2011年5月全市开展砂石资源专项治理工作以来,至目前,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河道两侧各500米范围内非法违规的采(洗)砂场已全部关停。根据三县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县共清理砂石存量388.5万方,土地复垦面积1965亩。

  以重要工程治水:从2011年开始,西宁市湟水流域治理工作从单一治污向集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景观休闲和防洪泄洪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转变,提出了“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的思路。目前,“清水入城”重要节点工程——宁湖北岸峡口、东川工业园区、城南三座污水提升泵房已全部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排污口整治工作和泵站的建设,市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第一、第二、第三及城南四座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能力由2009年的12.25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8万吨,大大改善了湟水河的水质。2014年实施的北川河核心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景观水系及湿地建设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湟水河自净能力。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实施的西宁环境综合治理,将通过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低冲击开发及河岸环境修复、改善沟渠环境和中水回用示范带动等措施,切实改善西宁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减少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等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数十亿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西宁模式】西宁市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创模26项指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创模历程】投资6.2亿元建成市区及三县(园区)污水处理厂八座,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总量达28万吨。投资1.4亿元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一期工程。投资1.13亿元开工建设西宁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投资1.18亿元开工建设第五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后将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测控”。投资6500万元建设日处理240吨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资2343万元实施了沈家沟、尹家沟两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建设。先后投资8.2亿元实施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启动实施了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小酉山生态治理、北山危岩体、湟水河流域生态绿化、西川湿地主题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大型生态绿化工程。

  西宁绿化一次次自我突破

  【西宁模式】西宁市由于受气候干旱、风沙较大、自然条件相对差、环境治理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城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了改善西宁市城市环境,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市区园林建设、道路水系绿化、南北两山防护林建设和大环境治理,大幅增加了城市绿地总量,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布局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的绿化格局,让森林开始逐渐走进城区拥抱市民。

  【成效】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西宁市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此后,西宁市又于2010年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2013年,西宁市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工程荣获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创模历程】近年来,西宁市启动实施了大南山绿色屏障、小酉山生态治理、北山危岩体、湟水河流域生态绿化、西川湿地、主题公园建设、精品绿地建设等一系列治山、治水、治城的大型生态绿化项目,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昔日荒山变绿色屏障:西宁市在南北山一、二期的基础上,相继实施了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一、二期工程,加快了大南山绿化步伐,累计完成造林13.8万亩,栽植高规格苗木1500余万株,初步形成了森林生态景观。大南山区域内,相继建成开放了湟水森林公园、高原明珠观光塔、红叶谷休闲观光生态园等12个大南山主景区,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南山景观区域正在形成。

  四边绿化让绿色拥抱城区:从2013年起,西宁市启动“四边”绿化工程,加快山边、路边、河边、田边的绿化建设。重点在西宁通往郊县的道路两侧、河道、乘车视线范围内山体进行造林与育苗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农田林网建设。同时,对平西、西塔高速公路隔离栅内长41公里的景观林带进行补植,对沿线6个互通立交重要节点进行景观整治及周边1390亩景观防护林建设。2013年全面完成“四边”绿化造林、育苗、林网建设3万亩。

  北山危岩体变身美丽园:为彻底根治北山区域的地质安全隐患,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工程,对区域内现有的居民、单位进行统一异地搬迁安置,对拆迁后的土地进行平整和高标准绿化。绿化建设范围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50米至300米,总面积约为3000亩,同时建成开放了京韵青风景区。如今这里绿化景观成效显著,多种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昔日破旧脏乱的北山根,如今已是绿树成荫、层林尽染、景色优美的城市绿地。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