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逝的送煤工

01.11.2014  02:07

上午的工作终于完成了,洗洗手准备吃饭。

清晨,刘师傅装车准备送第一车煤。

拿着刚做出来的蜂窝煤秀一秀。

劳作的时候,小孙子陪在身边,老刘师傅心里暖暖的。

  青海新闻网讯 每天清晨,家住省城湟中县李家山镇下油坊村的刘青山,骑着三轮摩托车准时到达李家山镇一家煤厂,开始一天的劳作——走街串巷送煤。

  曾经,每到秋季,大街上总能看到一些拉着平板车,全身黝黑,吆喝着卖大煤的人们。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煤改气工程的推进,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燃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在这个城市,仍然有一些以煤为生的人。记者把镜头对准这些劳动者,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记录他们的艰辛、快乐……

  56岁的刘青山祖籍安徽肥西,二十多岁随老乡到青海打工,后来定居在西宁。第一份职业就是送煤,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和自己一同入行的人几乎都改行了,但是老刘依然坚守着。

  10月29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在煤厂见到刘青山时,他已是第二趟回来装煤。这位客户要的是蜂窝煤。三轮摩托车停稳后,他开始装车。记者看到,他一次抱起五块,整齐地码放在车厢里。一车大概装六百块,按照一次五块计算,他装卸一车蜂窝煤差不多要跑百余个来回。老刘特别认真,调皮的孙子不小心踢烂了两块蜂窝煤,他清理掉后又如数补上。

  老客户在柴达木路马坊村的一个工地上,老刘送煤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三个小时。一路上,老刘骑得很慢,遇到坑洼不平的路,他总是下车推着,靠双腿一步一步用力前行。由于路上车多,老刘总是不慌不忙地给车辆让行。晚上7点多刘师傅拖着疲惫的身子到煤厂来存车,当天刘师傅往返了六趟。

  虽然周围的工友们都把电动三轮车换成了汽车,这样既省力又省时,但老刘觉得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用三轮摩托车。回想起三十年的送煤生涯,他怅然若失,“也许再过一两年,这个行业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