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县东一村:一个正在“蜕变”的民族村

30.01.2016  08:54

    冬日午后,当刚考完期末考试的孩子们,跑到村文化广场上开始他们最喜爱的篮球运动时,化隆县甘都镇东一村党支部书记韩进财的心情也像是孩子一样,露出满意的微笑,看着他们嬉闹。

  韩进财有一个习惯,每每忙完一天的工作,不管早晚他都会去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坐一会儿。对于他来说,在这里他能看到村里每一天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都会在村民们的脸上,或是欢笑、或是难心事,或是他最想看到的幸福感。

  已经68岁的韩进财,在东一村生活了一辈子,也为村里的事操心了一辈子。他清楚村里由贫变富的每一个过程,深知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有多么宝贵。

  2005年,东一村这个由回族、撒拉族、东乡族、汉族四个民族构成的村子,被确定为绝对贫困村。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脱贫建设的决心已在化隆县及东一村村“两委”的心里烙下,全县要发展,东一村也决不能例外。

  2013年,化隆县在该村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共投入资金7560.42万元。这对于东一村来说,是天大的机遇。“要让国家好的项目资金惠及到每一个人”,这是韩进财和村干部们共同的心声,下定决心的他们开始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拆除危房、危墙、旧门,实施一系列能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的工程……

  通过“党政军企”共建项目,东一村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成了村民们休闲、聊天的好去处,村里的道路也更宽阔了。巷道干净整洁,群众遵守村规民约,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了每一条村干道上。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村里也比以前更加和睦、团结了。“日子好了,好像大家的烦心事也少了,之前有的一些隔阂也没有了。”这是东一村村民们共同的体会。

  “一方面村里的日子好了,矛盾真没以前多了,另一方面也多亏了村调解委员会。”东一村村民马光正说。正如马光正所说,为解决村里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东一村以调解委员会为主体,充分发挥宗教人士、老干部、老党员和网格服务团队的作用,针对各类矛盾,实施网格承包制、提前介入式、分类限时办结制,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如今,走进化隆县甘都镇东一村,清一色的白墙黛瓦、干净整洁的硬化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造型别致的景观廊亭,加上蓝天白云,村民谈笑,儿童嬉闹,使和谐、稳定、幸福、富裕美丽新农村的成果尽显眼前。

  而对于东一村来说,这还不是最好的成果。从2015年开始,东一村立足本村实际,针对“拉面经济”发展壮大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不断增加的实际,积极创新农村新型治理模式,推行“1+6”工作法,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便民服务措施多样化、社会治安联防科技化、留守群体关爱亲情化、村级经济发展专业化、村容村貌政治经常化”为内容的“六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具有化隆特色的农村平安建设新亮点。

  同时,东一村还成立了村“两委”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社会治安联防室、“双十星”创建室、综治维稳工作站办公室和便民服务大厅,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中心作用,不断使村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聚心堂”、基层工作的“演练场”,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和谐稳定的“助推器”。

  村子发展了,日子越来越好了。眼下,韩进财和大伙儿们又在计划,怎么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据韩进财介绍,目前,东一村共有117户村民在外经营拉面馆,年收入达2000万元。“东一村还需要紧抓拉面经济的机遇,通过能人组织,亲带亲、邻带邻等方式,走出大山、走出省门,走上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韩进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