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民间信仰管理
湟源县现有民间信仰活动场所169处,其中登记备案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44处,崇拜对象20余种,信众28000余人。近年来,该县坚持先行先试,以优化分类管理为重点,以深化创新管理为先导,以强化属地管理为保障,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有效监管的新路子,推进全县民间信仰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严格登记建档,摸清场所信息。在全省率先出台《湟源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试行)》,将全县民间信仰事务纳入政府规范管理范畴。结合县情实际,按照一个场所一张卡的要求,逐一建档立卡,全面统一编号备案,使每个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了“身份证”,按照建筑历史规模、社会影响、管理难度进行A、B、C分类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主殿在50平方米及以上的场所或1年中单次活动规模达1000人以上的场所纳入规范管理;对于建筑面积50平米以下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按照地方民风习俗,纳入属地村(社区)日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范围实施有效监管。
二是突出机制建立,落实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将民间信仰纳入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管理,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管理,村民(居民)委员会协助管理日常事务,民宗局负责行政监管、牵头协调相关综合事务和重要事项,公安、自然资源、住建、宣传、文旅等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三是突出关键环节,务实基础保障。抓好民间信仰活动监督管理,坚决及时制止未经审批、擅自举行的各种活动;抓好民间信仰场所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抓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严格做好审批把关,全方位加强监管,坚决制止出现乱建滥建现象。
四是推行经验交流,破解热点难点。召开全县民间信仰规范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和交流试点管理经验做法,分析研讨难点热点问题,明确规范管理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搞清了“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明确工作措施。
五是坚持内育外引,增强文化底蕴。引导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移风易俗,积极挖掘并发挥其优秀文化内涵,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一庙一故事”民间信仰价值重塑工程,让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文化底蕴更加丰厚,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做到因俗而治、因势而治、因制而治,拓宽群众参与基层事务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六是厘清政策界限,打击封建迷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封建迷信活动专项整治工作,举办乡级法治培训班,提高群众科学认知和鉴别能力。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甄选文明家庭的过程中,将封建迷信作为重要依据,有效改善社会和家庭风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网格员作用,加大“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封建迷信活动的排查和取缔力度,坚决遏制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蔓延,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