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共谋发展——市委一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侧记

10.09.2015  01:04

  小组讨论间隙委员不休息热议讲话。

  青海新闻网讯  9月8日,中共海东市委一届五次会议上,海东市委书记、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于丛乐就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在分组谈论期间,与会人员就怎么样才能贯彻落实好全委会精神,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让海东人民奔小康,纷纷建言献策。

  深入了解百姓需求

  于丛乐在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把什么样的干部选派到什么样的村,要有针对性,确保干部的能力特长与贫困群众的意愿诉求找到契合点。

  “我们要多进行一线调研,了解基层的情况,清楚明白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更要有实干精神。”化隆县县长马金星说。他说,精准扶贫是2014年扶贫工作的一个转折点和新变化。以前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村为单位,整村进行推进,不区分贫困对象,现在提出的“精准”二字,改变了原来扶贫工作的对象,由此也实现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党支部书记王昌盛说:“前几个月,市、县(区)领导到农村展开了调研活动,就如何扶贫的一些措施和办法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扶贫、茶园经济等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回去后,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因为没有农村的脱贫就谈不上小康社会。”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在乐都有一定的基础,从今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群众十分积极,游客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也不断增长。”乐都区区长曾水清说,今后要整合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范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把发展好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在农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一些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提高农民的收益,依托农村的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积极兴办旅游服务业,让更多贫困群众依靠旅游业来脱贫致富。

  循化县县长韩兴斌表示,要把旅游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借助现有的旅游资源,不断改善基础设施,通过旅游资源发展一些旅游产业园,围绕旅游资源周边,发展一批“吃、住、行、游、购、娱”产业。

  靠产业带动群众脱贫

  化隆、循化讨论组在讨论时,重点都放在了“拉面经济”上。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回族、撒拉族群众外出经营,发展拉面经济的优势,通过发展撒拉人家和拉面经济带动一批困难群众脱贫。这与本次全委会提出的“加快组建拉面经济行业协会等组织,落实拉面经济发展资金,在提升品牌效应、扩大规模层级上再努力,力争每一家拉面店能够吸纳适量的贫困人口就业”相吻合。

  “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种养业优势,通过‘两椒一核’等特色种植业,通过生态牧场、农村畜牧业、规模养殖场发展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韩兴斌说。

  要加强扶贫工作创新

  现在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与之前的扶贫概念不同,现在的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党委政府齐抓共管。

  马金星表示,扶贫工作要由原来单一的部门管,变成各部门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思考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是否与扶贫工作挂钩。比如,当地在引进企业的同时,要思考是否能融入工人,带动当地劳动力的就业。“贫困的问题解决了,经济、社会、民生等一系列工作也就解决了。”马金星说。

  韩兴斌说:“循化县结合实际情况,将依托清真食品和穆斯林产业园区,培育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劳动力就业,带动一批贫困群众。”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讲话提出,要建立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有效机制,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让他们走出靠天吃饭、靠政府补助的单一路子。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努力在脱贫致富上多想办法,多做文章。

  针对这一问题,曾水清说:“现在的农村居民迫切需要培训,原来的培训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今后在技能培训方面要选择有市场前景,有重点、突出的一些行业。”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对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将大大提高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