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26.12.2020  15:30

  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学前教育、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

  健康青海建设扎实推进,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3.12岁;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建成22.7万套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全省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7.8平方米和39平方米;

  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惠及全民,融媒体建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

  ……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我省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社会救助、农村危房改造等民生保障水平的显著提升,在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不仅保障了全省人民的健康,而且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不断提升;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的全面启动开启了美丽青海建设的新篇章;一批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我省基础设施正在补齐短板……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抓“六保”促“六稳”,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我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无不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到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温度”和“质感”。

   解锁美好生活幸福密码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吉家岭村的幸福院里,78岁的张生祥正在跟其他老人下象棋。张生祥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没有幸福院的时候,他每天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待着,吃不香也睡不好,感觉很孤独。现在可好了,他每个月给幸福院交100元钱,每天不仅能按时按点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和其他老人一起拉家常、看电视。

  吉家岭村自2014年实施了易地搬迁后,整村从大山深处搬至公路边,村里的劳动力开始大量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彰显。村里便投资130余万元,在新村新建了上下两层共339平方米的农村幸福院,逐步完善了吃、住、学习、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2019年5月,幸福院正式投入使用。“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张生祥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2月的玉树高原天寒地冻,但是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琼龙社区的才仁东周家里的暖气突然不热了。才仁东周并没有着急,而是拿出手机打开“智慧党建”App预约了维修服务。第二天一大早,志愿者就上门免费为他修理暖气。才仁东周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变得“高档”了,住在这里更有安全感、更方便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从主城新区到社区乡村,从已经完结的民生工程到正在建设的项目,全省各族群众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不断提升,都体现在我省这五年来的民生答卷——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织牢加密民生保障网,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持续稳定在75%以上。全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不断解锁美好生活幸福密码。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后顾之忧

  大学生谢琳是今年毕业的青海应届高校毕业生之一。毕业季遇上疫情影响,应聘受到诸多限制,一度令她十分烦恼。不过,这样的烦恼并未持续太久,通过学校的推荐,她成功签约省内一知名企业。

  我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广泛开展个性化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政策宣传,多渠道收集并面向不同就业群体精准推送用工岗位,深入挖掘就业潜力,落实企业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扶助政策,全省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的典型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本科村村民周毛身患多种慢性病,常年药不离口,因家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来在乡镇卫生院签约医生的帮助下,周毛到省级医院进行了系统的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周毛给记者算了笔账——住院14天共花去医疗费用一万多元,医保报销近六千元,剩下的通过民政救助、大病二次报销后,个人仅承担了10%左右的医疗费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兜住民生底线,必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我省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三五”期间,我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个个决策、一笔笔投入、一项项工程,都是为了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金秋10月,2020第八届优秀节目“五进”活动暨文艺轻骑兵艺术团惠民巡回演出活动在海东市乐都区中心广场圆满落下帷幕。巡演活动历经西宁、湟中、大通、化隆、乐都、循化、民和、泽库、尖扎、河南等地的社区广场、学校、景区、企业工地、农村、牧区,行程达2600公里,现场观众累计达5.5万人,所到之处无不掌声雷动、笑声成片。来自全省300余名文化志愿者通过表演多个艺术门类,使全省广大城乡、农牧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十三五”期间,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4.13亿元建成246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各级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52个、乡镇文化站36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169个。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农牧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互动,接受文化熏陶。

  光亮如新的洗手台、座椅、茶几、饮水机……若不是墙上贴着藏汉英三种语言的标志牌,让人很难相信,这座外观像别墅的房子是一处公共厕所。开展“厕所革命”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大力推动各类公厕新建改造、管理升级。融入环保、绿色等理念,一座座独具文化特色的公厕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城市名片”。不仅改变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回眸“十三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一项项民生新政和一幅幅服务群众的场景。

  当前,“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站在新的起点上,我省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李欣 罗珺)

“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厅按照省委、政府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卫生事业发展。五年来,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支出1888亿元,年均增长11.人民政府
以文化浸润滋养 筑青海精神高地
  生动可爱的小藏羚羊模型、精致的“一江清水向东流人民政府
牧民群众身边温暖的司法人 ——记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更藏卓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全国优秀“人民Qhnews.Com
西宁市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陈瑞峰石建平讲话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2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