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循环型工业体系——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小松

18.12.2015  11:26
      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十三五”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工业经济如何继续做大总量,优化结构,闯出一条青海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路呢?日前,专访了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小松。

  问:“十三五”期间,我省工业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答: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省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地位更加凸显,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和特色轻工业发展迅猛,这为“十三五”时期我省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省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缺少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项目。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显得尤为紧迫,可以说,“十三五”时期也是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

  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我省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具体要怎样做?

  答:我省产业偏粗偏重、链条短、附加值低,必须把握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坚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在“十二五”时期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和智能制造为方向,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即加快改造提升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特色轻工5个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产业5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青海工业升级版。

  我们计划以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为重点,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滚动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开展以升级设备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实现关键环节的升级突破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滚动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立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企业实施一批对产业发展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引进项目,进一步激发企业追求技术进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新兴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问:“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那么,如何进一步打造循环型工业体系呢?

  答:“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工业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在资源环境可承载限度内发展和布局产业,强化能耗控制,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围绕构建重点产业链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循环经济作为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切实形成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产业布局,着力推进关联地区(园区)间加强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循环清洁利用、能量梯级集约利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业经济循环生态网络,进一步夯实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形成园区企业产业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格局,巩固提升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引导省内其他工业园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布局建设关联产业项目,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集约生产方式,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新工艺、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开展“绿色改造”。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续提升整体能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