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海东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15.01.2016  17:42

  市委书记于丛乐在市委一届六次全体会议上作常委会报告。时报记者张国超摄

  ●于丛乐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委常委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三区”、“三基”建设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省委对海东发展的“五句话”定位和“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崛起”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市贯穿于全领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经济发展快速推进

  常委会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全省优化“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格局等多重机遇,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应对经济爬坡过坎关键阶段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推进发展动力转换和活力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体系更加明朗,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2.8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2亿元,增长20.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25.9%。全市经济增速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11%水平,位列全省第一,发展层级进一步提升,“十二五”发展圆满收官。

  注重统筹谋划和重点突破。常委会着力创新经济发展思路理念,有力把控全市经济运行主基调,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措施,着力破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积极健康的态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编制完成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等,正在逐级审批。城市主城区控规覆盖率达85%, “两区四县”区划架构形成,各县城市建设呈现差别化定位和发展,集镇建设重点推进,城镇群落初步显现,城市形态初步具象,城市功能整体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40%,比“十二五”初增加了1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工业格局开始释放动力活力。

  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和业态完善。继续大力落实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政策措施,坚持走低碳、绿色、循环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精心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产业和国际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力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功能互补、协调互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业态完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39:40调整为2015年的13:53:34,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海东工业园区功能及主导产业更加明晰,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物流商贸等新兴产业体系见到形态,康泰多功能机组试车成功,仙红食品、汉能薄膜、江源铁塔等项目建成投产。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得到国家批准,成为青海省首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把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石材城建成投运,建材城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青海闽龙等项目进展顺利,铁路物流港、海吉星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心项目落地。以海东科技园为载体,着力推进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处理,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向工业生产经营和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延伸,推进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喇家遗址、瞿昙寺、柳湾彩陶三大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作出了打造“一圈三廊道四板块”的具体安排部署,确定了“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和“极地门户·青藏首站”旅游宣传形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左右,第三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全面提升。

  更加注重动力转换和活力提升。常委会始终坚持向结构性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获取新动力,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以更活的市场、更实的创新、更优的政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临空综合经济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孵化、创业、产业化功能开始显现,各类入驻基地企业达52家。工业园区进入了集聚产业、提升功能的新阶段。

  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和长效发展。常委会始终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大闲置低效土地挖潜,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较好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着眼农牧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5%,省级规模养殖场达414家,全市规模化养殖程度达45%,首次实现了市级担保平台支持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牧场,开工建设现代生态牧场15个,成功探索出了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黄河彩篮”蔬菜基地基本建成,饲草基地、黄河水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涌现,农牧业提质增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