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 —访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

14.05.2018  08:41

  青海新闻网讯 2001年6月13日,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指定清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 2006年至2010年,教育部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陆续加入到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行列中,形成了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的总框架下,四所高校共同支援青海大学发展的团队式帮扶模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帮扶模式如何运作,效果如何? 5 月8日,记者专程访问了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

   记者:通过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俞红贤: 回顾对口支援17年的工作,可以说,青海大学实现了从跨越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清华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的真情帮扶下,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开放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一大步,年年有跨越。

  比如说,学校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年实现农科类硕士点零的突破; 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200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8年进入“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2010年实现一本招生全覆盖,自主培养的首批博士毕业; 2011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工、农、医、管四大学科门类实现一级学科硕士点全覆盖,作物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学校; 2013年王光谦院士出任青海大学校长,实现青海高校院士零的突破; 2014年青海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获批,实现外专“千人计划”项目零的突破; 2015年省委省政府以两厅办文印发了《青海大学“十三五”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综合实力总体方案》, “天河”工程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科研当年到账经费突破1亿元大关; 2016年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实现了青海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获批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三江源生态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当年到账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大关,本土化国家级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 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两门网络视频公开课在教育部平台面向全球开课,青海大学超算团队获ASC18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全球一等奖。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对口支援高校的真情帮扶,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也归功于全校师生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记者:学校是如何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

   俞红贤: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双创”工作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出台了《青海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青海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青海大学师生共促创新创业实施办法》《青海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及课程免修实施暂行办法》《青海大学创新人才实验班管理实施办法》《青海大学实验室面向学生创新创业开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了双创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初步构筑起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断浓厚。

  在平台搭建上, 2016年投资千万元改造建成5500㎡的创新大厦,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目前创新大厦是省内高校中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实践平台,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等,建立了青海大学海西州创新工坊等274个校外科研教学实习基地,所有实习实训基地都坚持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精准服务。

  在资金支持上,设立专项资金并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保证双创教育需要。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254.76万元,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改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支出。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大学生创业扶持金”等,以多种形式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在激励机制方面,设立双创奖励机制。制定了《青海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双创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

   记者: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你有何打算?

   俞红贤: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总结计算机系超算团队的成功经验,积极深入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 “部省合建”等契机,扎实推进《青海大学十三五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综合实力总体方案》《青海大学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积极探索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双聘” “互聘”机制,着力在突破人才瓶颈上下功夫,不断汇集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平台、建设一流高地。

  俞红贤最后说,国家援青政策是青海大学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继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创新对口支援机制,凝练对口支援精神,感恩奋进,高质量发展,力争在三江源生态、高原医学、藏医药学、高原农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领域实现新突破。继续加大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好“天河工程”、青藏高原人类基因库建设、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建设等重大项目。始终牢记“姓青名海”,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好对口支援合作建设平台,抢抓大好发展机遇,实施好人才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