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格萨尔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12.10.2016  01:35

视点

随着近日我省《董氏预言授记》《英雄诞生》《赛马称王》3部《格萨尔》史诗汉译本的出版发行,《格萨尔》史诗汉译本的数量已经达到15部350万余字。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史诗,汉译《格萨尔》的出版改变了没有藏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困难的窘境,不同文化、年龄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通俗地理解其故事的原貌和内容。

这也表明,古老的格萨尔文化经过长期抢救性发掘,在现代社会已重新焕发生机。

藏族史诗《格萨尔》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它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被称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格萨尔》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又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其鲜明而独特的多重价值,蜚声国内外。

在青海广大藏区,史诗《格萨尔》以口头说唱、书写、绘画等多种方式传承流布,形成了家喻户晓的传播状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让格萨尔文化在故乡大放异彩

地处青海东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勤劳善良的玛域人民祖祖辈辈放牧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在这里,每一处恬静的湖泊,每一座屹立的雪山,每一片放牧的草地,每一颗怀旧的心灵,都在传颂着一个英雄的名字——格萨尔。

达日县吉达尔黑土沟,曾经留下格萨尔苦难的童年时光;玛多县阿玉迪,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地方;扎陵湖、鄂陵湖、卓陵湖,是格萨尔大王的寄魂湖;久治县年保玉则山上,英雄格萨尔的事迹在这里传诵,埋下史诗的火种……

果洛州甘德县有一个名叫“德尔文”的村落,2006年被命名为“德尔文部落《格萨尔》文化史诗村”。这个与格萨尔血脉相连的村落当中,出现了《格萨尔》文化传承挖掘大师谢日坚措,唱不完《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昂仁,写不完《格萨尔王传》的艺人格日尖参,说不完《格萨尔王传》的艺人德尔文巴才等……他们以赤子情怀,描绘出一幅幅格萨尔的动人画卷。

果洛州是全国格萨尔文化资源最富集、表现形式最独特多样、本真性保持最完整、说唱艺人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地区之一,享有“格萨尔故乡”的美誉。全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1名。

从政府到民间,每逢节日,格萨尔就是主角和重头戏,历届“格萨尔文化旅游节”,一年一度的赛马会等节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聆听到关于格萨尔的动人唱腔,完完全全浸润在格萨尔文化的美妙氛围中。

今年8月的一个夜晚,很多西宁的观众有幸在西宁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聆听到了来自格萨尔故乡的“天籁之音”——一台青海格萨尔史诗合唱团艺术夏令营的汇报演出。

今年年初,我国首支“格萨尔童声合唱团”成立,合唱团的成立是果洛州充分挖掘和利用格萨尔文化资源,在戏剧、影视创作等方面大力加强格萨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有力的佐证。

记者了解到,果洛州也是我省乃至全国藏区开展《格萨尔》史诗搜集研究较早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启动了格萨尔文化研究工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工作。后来陆续有玛域果洛《格萨尔》研究中心、全国第一个《格萨尔》口头传承研究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格萨尔说唱)、《格萨尔》文化史诗村、全国首家格萨尔艺人之家等相继建立或被命名。

从有世界最长史诗之称的《格萨尔王传》,到藏戏、唐卡、藏医药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果洛州格萨尔文化保护和传承已经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界为智库、民间为基础”的鲜明特色,格萨尔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弘扬。

果洛州文体局局长多杰坚措表示,目前,果洛州格萨尔文化品牌已日臻形成。

“今年以来,我们聘请了专家团队认真编制了《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投资2000万元开展中国格萨尔文化博物馆布展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狮龙宫殿)修缮项目已完成投资2700万元……”

开启格萨尔文化保护发展的新局面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格萨尔文化的魅力所在!”

今年夏天,来自甘德县24岁的仁青项杰参加了青海民族大学唐卡传承人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文化部扶持我省格萨尔文化发展的其中一项内容。

去年8月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来我省调研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时明确表示,文化部要从五个方面支持格萨尔文化的发展,其中一方面就是支持开发格萨尔文化的衍生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的就业和增收。

国家对我省格萨尔文化保护给予了极大关注。

从2010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059万元,对格萨尔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宣传及《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及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2014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省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区涉及6个县44个乡镇,总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由此拉开了对格萨尔文化整体性保护的路子;

文化部和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启动实施了“千人培训计划”,提出:果洛州每100人中就有一个人参加国家培训,不仅仅是手工艺,还包括藏戏、藏族饮食文化等格萨尔文化衍生品的全方位培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格萨尔保护工作。

较早成立了青海省《格萨尔》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和部署全省格萨尔抢救保护工作。设在省文联的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致力于《格萨尔》史诗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抢救保护和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并与青海民族大学联合申报了格萨尔硕士点,开展格萨尔专业研究队伍的培养工作……

“现在从草原到网络都有格萨尔文化印记,这是格萨尔文化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省格萨尔研究所所长黄智告诉记者。

玛域格萨尔网是中国首个格萨尔文化数据库网络平台,网站执行主编巷欠才让表示,互联网的新鲜血液有利于《格萨尔》史诗文化的抢救、保护、继承和发扬,也使得格萨尔文化的影响力借着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发挥更加便捷高效的作用。

传承着藏族古老的文化艺术传统,闪烁着藏族人民传统文化、教育、审美等的璀璨光芒。现代化的保护使古老的格萨尔重焕生机,载着它最厚重的底色将被不断传承。(李欣)

巡礼

寻找天峻境内的《格萨尔》遗迹:雅孜红城

雅孜红城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快尔玛乡境内约20公里处。藏语称“雅孜快尔玛”,意为“雅孜红色城堡”,快尔玛乡因此而得名。这一地区为天峻县上环仓部落驻牧地。从远处看山形特别像一座城堡,此山东北部为高山草甸型丘状山体,西南山体为褐红色岩石绝壁,犹如城堡的墙体。这一地名见于民国时期的《青海记》,称“牙子跨力马”,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尔国白帐王的城堡“雅孜快尔玛”同意同名。

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海西州天峻县快尔玛乡境内是霍尔国的活动地带,“雅孜快尔玛”是霍尔国的城堡。该城堡附近有与《格萨尔》相关的脚印、马蹄印、狗脚印等遗迹,也能找到砌墙砖等城堡残留。在城堡遗迹前方流淌着清澈的湖水,传说是霍尔国的圣水,藏语称“霍曲侃巴让毛”。

根据《格萨尔》史诗中的有关记载,霍尔王国位于岭尕布的东北面,是霍尔国人居住的地方。据传说,到火龙年,也就是格萨尔到北地降魔的第三年,霍尔国白帐王的王妃,汉地的阿斯之女噶斯突然病逝。白帐王过不得孤独的生活,便召集群臣商议,决定派宫中会说话的鸽子、孔雀、鹦鹉和老鸹出去,飞向四方去寻找美女,要选一个堪称天下美女的人做他的新王妃。得知格萨尔王王妃有美丽的容颜,真是天上难找、地上难寻,莲花再鲜艳,也会显得黯淡;仙女再美丽,也要让她三分。这时霍尔王决定出征岭国,抢夺珠牡,此次大战中,霍尔人抢走了王妃珠牡,掠走了岭国的财宝,杀死了大英雄嘉察,格萨尔得知消息后骑着千里宝驹江噶佩布,带着弓箭、宝刀,向霍尔国发起了进攻,踏上了复仇之路,杀死了白帐王的命根子魔牛,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口,最后消灭了白、黑、黄三帐王,夺回了珠姆及大量的牛羊等财产,为民除了大害,并把辛巴梅乳孜封为霍尔国的首领,之后此城堡成为岭国的驻扎营地,也是今天的霍尔王国的城堡遗址。

霍尔国的城堡遗址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据初步统计,“雅孜快尔玛”这个城堡名称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有六处,有不同的传说故事。藏族学者阿顿·华多太《从“雅则红城”分析白黄黑帐霍尔的民族归属》一文叙述,分别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林松山附近;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青海省天峻县快尔玛乡境内;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毛尔盖寺附近阿钦山沟境内;西藏自治区那曲及阿里地区。(恰嘎·觉如)

漫笔

在保护传承中增强获得感

格萨尔》史诗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的英雄史诗,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藏族文化、历史的方方面面。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高度评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普及的影响下,过去藏区广大农牧民茶余饭后说唱《格萨尔》的场景越来越少见。很多年轻人能轻易说出某歌星的人生经历,能唱出成名曲,却不知道《格萨尔》是什么,更说不出来传唱《格萨尔》民间艺人的名字。

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如果现在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使民族文化出现断层,等再来寻找民族精神文化来抚慰心灵时,就会无处入手。

在新的历史时期,格萨尔文化怎样与时代步伐并行,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东西,自己的特点。应当拓宽以格萨尔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空间,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家庭的文化传承力度;加强对以格萨尔说唱为谋生的民间艺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扶持以格萨尔文化为重点的民间团体;精心打造以格萨尔文化为命名的品牌文化,同时开发以格萨尔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文化产业,让农牧民群众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增强获得感。(李欣)

焦点

希望全世界能领略格萨尔文化的魅力

2012年11月,我应邀赴玉树藏族自治州搜集、整理青海玉树境内的《格萨尔》遗迹、遗物、传说故事、艺人等相关资料,有幸结识了80后格萨尔说唱艺人慈成江措。

慈成江措1980年出生于治多县扎河乡玛赛牧委会一个普通牧民家中,父亲家中约有50只牦牛,这就是他们家的全部家当,成家立业的他,每年靠挖虫草维持生活,一年下来最多能挣一万多块钱。

慈成江措从小聪明伶俐,喜欢独立思考,富于想象力,总爱围坐在奶奶身边听她讲故事。他还喜欢参与村里年轻人的拉伊对唱,尤其羡慕说唱格萨尔的那些前辈老人,并经常模仿他们说唱格萨尔,自然而然对格萨尔王产生了极其深厚的崇拜。

藏区格萨尔说唱艺人分为神授艺人、圆光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等。其中,神授艺人大多不识字,往往通过梦境“神授”的方式说唱《格萨尔》,这一现象的成因至今仍是个谜。

慈成江措没上过学,也不识字,属于格萨尔说唱艺人种类中的神授艺人。

7岁那年,几场奇异的梦境改变了慈成江措的人生。睡梦中,有自称“阿尼玛卿山神”的人骑着白龙马来到他身边对他说,“你前世是格萨尔王身边的内臣,因此,此生必须说唱《格萨尔》史诗。”有时会梦见穿蓝色服装的人骑着蓝马告诉他是《格萨尔》三十员大将之一查香丹玛,“你要说唱《格萨尔》史诗,我时常会护佑你的。”还梦见一位将军来到他身边,送他一部格萨尔史诗说道,“这一生都不要离开这个部本……”

醒来后的慈成江措对格萨尔王更加崇拜和敬仰,日常的生活空闲和人群聚众时就会说唱起格萨尔史诗,听他说唱的群众越来越多。

从22岁起,慈成江措便在治多县民族语文委员会办公室正式说唱格萨尔史诗,成为一名真正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他录音的第一部《格萨尔》史诗是《姜岭之战》中的大将丹玛和僧拉赞布战争的片段。

“旌旗招展,战马飞奔,格萨尔王带领将士征战南北的场面在我脑海里清晰可见。”他说,每一次说唱,自己都仿佛置身沙场,“将梦境中的精彩变为现实说唱,我感到很自豪”。

从格萨尔说唱中,慈成江措慢慢对格萨尔史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故乡治多县俗称“嘎嘉洛森嘉珠姆的故乡”,2009年被授予“珠姆故里”的称号。慈成江措在说唱中有这样一段唱词,“聂洽河北六条源,达曲河流为七条。”这与当地的山水遗迹特别吻合。他说唱的《嘉洛金宗》部本的故事发生在长江源区的嘉洛地区,他对嘎朵觉悟神山及其周边的山水也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在格萨尔说唱艺人中属于新生力量的慈成江措现在已经能说唱近70部格萨尔史诗。他说“我希望全世界能领略格萨尔的魅力!”(巷欠才让)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