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边上那些可爱的人—— 德令哈灌区管理站参观记

04.09.2019  10:2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皮卡车在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入口处拐了下去,停在一些破旧房屋前。

  “你看,眼前这间房屋是1950年左右修建的,那边是1970年左右修建的,最后面的房子是2000年以后修建的,也是现在职工的办公场所。”德令哈市灌区管理所工作人员说。

  一排排房屋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见证了德令哈灌区经历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德令哈灌区的发展史。绿色让柴达木盆地充满了生机,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灌区管理人。

  镜头一:灌区水满,站里无水。

  一路的小道,一路的颠簸,经过一段泥泞的泥沙路,来到一座小院前,不大的铁门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锁子,显然这里的主人不在,工作人员说他可能去巡梁了。随即,颠簸的路上出现了一个走路“颠簸”的人,他就是腿脚不方便的熊忠宝。因患有滑膜炎造成行路困难,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去巡梁。早上起来,他的第一项工作是清理出水口防污扇的垃圾。一道道渠和里面的水,构成了一副秀水穿城的生态美景,但沿线也有少数居民因嫌麻烦,生活垃圾随手扔进水里,熊忠宝和他的同事便临时担负起了环卫工的责任,年复一年。巡梁过程中,他要仔细查看防护网是否遭到破坏,渠道边上是否有乱挖现象,每个出水口的水量是否稳定……确定梁道无异常,他才回来吃早饭,记者发现这个管理站里没有自来水,职工用水全靠从外面接、外面抬。

  镜头二:生活艰苦,站上无电。

  经过熊忠宝所在的德令哈灌区管理所尕海一管理站后,便是尕海二管理站和尕海三管理站,三个职工两个站,因为人员不足,他们只能来回换班。由于尕海二管理站附近集中了20多个出水口,所以这里的工作繁重、强度大。管理站没有外院,完全暴露在风沙之中,冬天异常寒冷。进入这个房屋,外间放着水桶、脸盆等生活用品,里间摆着两张单人床,中间夹着一张不大的桌子,上面摆着已经干了的馍馍和失去光泽的水果,旁边的手电筒和蜡烛是他们常用的工具,原因在于这个管理站一直没有通电。桌上有几个一模一样的东西是充电宝,用于给手机充电,由于充电宝里的电来之不易,他们使用手机时,也没有常人那样“铺张浪费”。

  镜头三:年过半百,奉献终身。

  皮卡车一路向西,经过几十公里,来到德令哈二管理站附近。眼前这个皮肤黝黑,一身破旧衣服的人是孙厚忠,在管理站工作了30多年。顺着水渠望去,两边的道路坎坷不平,路面极窄,只能容一人通过。他说:“前几年,供水紧张的时候,一天下来,沿着渠道走上几十公里是常有的事。”这一片有9个供水口,分布比较分散,供水口之间的距离长,这就给他们艰辛工作埋下了伏笔。在管理站里,指着眼前刚刚换上的新沙发,工作人员打趣道:“去年,要坐沙发,你要先上手探一探,不然就会坐空陷下去。”

  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奋战在野外,无法照顾家人,工作和生活艰辛而枯燥,这里没有冰箱,没有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