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4号线东段一站一色分段通车考验调度

25.12.2014  11:50
核心提示:  12月19日,部分市民和媒体参加了地铁14号线新车的运行测试,图为14号线金台路站站内,地铁工作人员在模拟地铁正常运行的执勤,为开通做最后的准备。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刘冕 实习记者 曹

  12月19日,部分市民和媒体参加了地铁14号线新车的运行测试,图为14号线金台路站站内,地铁工作人员在模拟地铁正常运行的执勤,为开通做最后的准备。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刘冕 实习记者 曹政

  粉红色的善各庄、橙黄色的来广营、淡紫色的东湖渠……从14号线东段善各庄站出发一路向南,一站一色的站台主色调搭配着整齐的方块装饰,让人过目难忘。

  此外,全长47.3公里的这条地铁线,由于不是整体开通,而是建好一段开通一段,因此,去年就已开通的西段和马上要开通的东段就像跨越不同“时区”,有了“时差”。

  再过几天,地铁14号线的东、西两段就将以各自的节奏同时运转起来。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即将开通的地铁14号线东段,在感受全线各站“炫彩新城”设计风格的同时,也首次揭秘作为“大脑”的运营控制中心在如何调度运转。

  站台玩儿炫彩魔方

  下午5时,广顺北大街与宏昌路交会路口即将迎来工作日晚高峰。从顺义开来的地铁15号线列车在现有望京站停靠几秒钟,便继续朝西南方向前进。地铁站口上方,已经挂起“地铁14号线”的指示牌,进出站闸机也亮起红绿提示标识,准备迎接乘客。

  无论是站厅层柱子,还是站台层天花板,都点缀着白色与蓝色相间的方块,像是正在扭转的魔方。而从站厅进入站台的楼梯上方,一处由几厘米见方的小方块拼凑出来的卡通造型颇引人注目。“魔方给人城市快速的节奏感,也很有趣味性。”负责14号线东段全线装修设计的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人员马旭伟告诉记者,14号线全线的设计风格为“炫彩新城”,基本是一站一色,站厅吊顶突出方块拼贴的效果。其中,南部车站颜色更多是灰、绿色,而东部车站则倾向于活力时尚的蓝、粉色。

  14号线东段金台路站的设计风格来自于著名的燕京八景“金台夕照”,这一站也把“夕阳”留在站内。金色的穹顶贯穿车站之中,弧形的设计好似夕阳余辉洒在地面。而将台站,在设计上体现“将士出征”时整齐的序列感。在已经装修完毕的这里,狭长的站台几乎与隧道合为一体,从站台顶部到两侧的墙壁都呈现出完美弧形。设计人员提醒乘客,由于列车在中部停靠,乘车时需要在站厅层就分辨出将要乘坐列车的前进方向,以免走错站台。

  一块大屏调度东西两段

  14号线南起丰台区张郭庄站,北至朝阳区善各庄站,整条线路设置了37座车站。不过与大部分线路整体开通不同,为了尽早满足沿线居民乘车需求,这条线路是建好一段开通一段。去年5月5日,服务于北京园博会的西段就已经启用了;本月28日即将开通的是这条线路的东段,而余下来的中段至今仍在加紧建设中。

  一条线分成几段开通,市民得了实惠,却着实给运营调度出了道难题。

  目前开通的东、西两段间没有任何连接点,在小营的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这两段却汇聚在一块屏幕上,共用一套信号系统——相当于一个“大脑”要同时快速算两道计算题。

  为解决这道难题,京港地铁将4名行调重新分工。两名负责已经开通的西段运营,每天需要监控268趟列车在每一座车站的每一次进站出站,一位工作人员负责监测正在试运行的14号线东段列车试跑情况,还有一位算是机动兵,哪儿有故障就盯哪儿。京港地铁运营控制及发展经理潘春山介绍,信号和通讯系统在后台操作是一体的,任何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的运营。而北京的地铁已经成网运营,一班车晚点,就很有可能导致相连的线路延误。为此,京港地铁制定了双保险,即每次控制命令下达必须两人共同完成。

  惟一同门上下车的终点站

  因为中段尚未开通,金台路站就成为14号线东段的临时终点站。这一站,列车折返调头的道岔在站台前端,相当于从望京方向来的乘客会跟车经过折返线后停靠在站台上。此时,司机所在的驾驶室在站台的最南端。

  司机打开车门,乘客下车后,列车不再前进,而是在原地关门。车尾直接变车头,司机跑到位于站台最北头的另一个驾驶室,打开车门,乘客上车后列车直接奔往善各庄方向。这算是目前北京独一无二的一座临时终点站。

  听上去容易,运营组织却面临巨大难题。目前计划列车在这座车站的站停时间只有3分钟左右。这期间,司机需要奔跑大约140米,完成开关门操作。站内工作人员需要清车清客。赶上早晚高峰大客流,工作人员还需要疏导客流。“一切都是在开放的站台完成的。因此,希望乘客可以配合快上快下。”潘春山说,一旦耽误一趟车,后续列车将无法进站,将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东段开通的10个车站中,乘客可以在望京站和金台路站实现换乘,而且,乘客在这两个站换乘的时间大约只需两分钟。

  不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地铁信号系统都有设计极值,可以实现列车的最小发车间隔。但设计值和实际最小间隔一般不是完全一致,这其中要考虑包括安全性、折返条件、客流情况、路网衔接等因素。目前,地铁2号线的2分钟和4号线通过加车等方式实现的早高峰1分43秒,可以说已经是实际最小间隔的极值。

  潘春山解释,线路几分钟发一趟车,最首要考虑的是行车安全。跑得越快,列车之间的有效距离就需要越长,发车间隔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真正合适的发车间隔是找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值。

  以14号线东段为例,与6号线接驳后,只需1站就可以抵达北京最繁忙的线路——10号线。这个区段,是北京早高峰列车满载率最大的区域。如果14号线东段猛跑,整个路网很可能都会打乱节奏,动辄影响数百万次的通勤客流。同时,预计线路运营初期,客流有限,过小的发车间隔并不经济。不过,14号线东段目前具有在一些中途站的存车线存车的能力,同时,京港地铁也做好了如遇大客流时,随时加开临客的准备。

  目前,空载列车暂按5分钟最小发车间隔试跑,但月底载客运营时的实际发车间隔将由专家评估金台路换乘站的客流压力后再确定。